ChatGPT对教育可能存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与建议

12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导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ChatGPT等生成性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引发了全球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ChatGPT凭借其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对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乃至教育评价体系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旨在深入探讨ChatGPT对教育的可能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共同应对这一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并把握其带来的教育创新机会。


内容图片


01

ChatGPT带来的挑战与教育部门的初步应对

 

《中国教育信息化》: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甚至国际组织,针对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纷纷推出应对举措。支持者认为它是伟大的科技创新,批评者则称之为“高科技剽窃”和“逃避学习的方式”。对此,您是如何看的?

 

焦建利:聊天机器人能够针对广泛学科的提示做出相对完美的论文回应,这让一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担心他们的写作作业可能很快就会过时,而且该程序可能会被用于作弊和剽窃。例如,美国纽约市教育局率先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ChatGPT,以应对可能泛滥的用人工智能抄袭作业的局面。由于担心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以及对内容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的担忧,纽约市公立学校通过网络和设备访问ChatGPT受到限制。美国纽约市公立学校发言人詹娜·莱尔(JennaLyle)表示,“虽然该工具可能会提供快速简便的答案,但它无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对于学业和终身成功至关重要”。又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是该国第一个限制学生设备访问ChatGPT应用程序的地方政府,而昆士兰州紧随其后,明令禁止公立学校使用ChatGPT。中国香港大学分管教学事务的副校长何立仁(IanHolliday)宣布,禁止学生在港大的所有课程、作业和评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人工智能工具,除非学生获得书面许可,否则将被学校视为抄袭。何立仁还表示,港大正计划邀请师生就人工智能工具对教学的影响进行广泛的校园讨论,并会为教师安排有关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的研讨会。

 

在国际组织方面,国际文凭组织率先发声。2023年2月27日,国际文凭组织表示,学生可以在论文中引用ChatGPT之类的聊天机器人的观点,但是在引用其回答时,必须标注清楚,只要他们不谎称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是自己的作品即可。尽管基于ChatGPT的作弊可能性令教师和学术界感到震惊,但国际文凭组织评估原则和实践负责人马特·格兰维尔

(MattGlanville)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聊天机器人应该被视为“一个非凡的机会”。


据《泰晤士报》报道,国际文凭组织表示将与学校合作,帮助学生以合乎道德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然而,格兰维尔表示,试图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内容冒充原创作品是一种学术不端行为。格兰维尔认为:“使用ChatGPT和提供原创作品之间的明确界限与使用从其他人或互联网上获取的想法完全相同。与从其他来源改编的任何引述或材料一样,它必须在正文中注明,并在参考文献中适当列示。”格兰维尔指出,当人工智能技术基本上可以按一下按钮写一篇文章时,人们需要掌握不同的技能,比如了解这篇文章是否有什么优点,或者它是否遗漏了上下文,是否使用了有偏见的数据,或者它是否缺乏创造力。这些将是比写论文重要得多的技能。因此,国际文凭(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课程设置的评估任务将需要反映这一点。

 

从长远来看,国际文凭组织计划减少对论文的依赖,更多地关注现在被认为比论文写作更重要的其他技能。在国际文凭组织的官方博客上,可以看到国际文凭组织对ChatGPT应用的公开立场:“国际文凭组织相信这种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拼写检查器、翻译软件和计算器一样。因此,我们需要调整和转变我们的教育计划和评估实践,以便学生能够合乎道德、有效地使用这些新的人工智能工具。国际文凭组织不会禁止使用此类软件,但会与学校合作,帮助它们支持学生根据我们的学术诚信原则合乎道德地使用这些工具”。

 

在我看来,国际文凭组织对ChatGPT之类的生成性人工智能技术的立场和态度是合理的、可取的,它不仅能促进和保护创新,也能使其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拥抱它,而不是害怕它。

 

 内容图片


02

ChatGPT对学校教育的可能影响与变革

 

《中国教育信息化》:正如前面谈到的,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也给教育界带来一些忧虑甚至争议。您认为ChatGPT将对学校教育产生哪些具体影响?

 

焦建利:关于ChatGPT对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同专家学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例如,2023年2月9日,美国佛罗里达州诺瓦东南大学哲学助理教授杰里米·韦斯曼(JeremyWeissman)在《高等教育内参》(InsideHigherEd)上发表了《ChatGP是教育的一场大瘟疫》一文,认为新冠疫情大暴发是2020年的寒冬,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流行是2023年的寒冬。韦斯曼认为,“我们面临着一种新型瘟疫,它对我们的思想的威胁大于对我们身体的威胁”。他在文章中指出,如同新冠疫情早期一样,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尚未完全了解“海啸”即将袭击教育系统的严酷现实。

 

与之相异,凯文·罗斯(KevinRoose)等则认为,ChatGPT“作为教育工具的潜力大于其风险”,甚至认为“学校应该深思熟虑地将ChatGPT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一种可以释放学生创造力、提供个性化辅导,并让学生准备好成年后与人工智能系统一起工作的辅助工具”。斯科特·麦克劳德(ScottMcLeod)等认为,“ChatGPT如同过去的其他工具一样,暴露了我们学校教育模式的弱点以及我们改革能力的不足,我们无法超越死记硬背,无法让教育与孩子、社会、未来需求、人生成功等更紧密相连”。

 

ChatGPT的飞速发展引发了全球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忧虑,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人机对话的增加可能导致人际交往的式微;学生可能会用ChatGPT代写作业和作弊;写作教学和论文写作作为考评方式面临威胁和挑战;科学研究领域滥用ChatGPT引发学术道德担忧。其中,教师们最为担忧的一点是,ChatGPT的流行可能会增加学生利用它代写作业的可能性,由此引发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的概率会大幅度增加。哪里有危机,哪里就有机会。其中一些变化是好的,一些是坏的。同样,ChatGPT让我们有机会反思我们的教学和评估方式,并做出实质性改变,我们不应假装ChatGPT的到来不是重大危机,或者教育工作者中有人可以避免它。相反,我们正处于人类教育史上的关键时刻。今天我们如何应对,可能会对未来几十年产生深远影响。


内容图片

 

《中国教育信息化》:除了上述可能影响,您认为ChatGPT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焦建利: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买电脑的时候,在外面的箱子上,大家几乎都会看到一个标识IntelInside,这个标识表示这台电脑的芯片是Intel的,它几乎可以看作是“品质卓越”的代名词。然而,从现在开始,几乎所有的软件和平台,都会被“人工智能”一遍(AI-Powered)。这些人工智能赋能的软件,将会淘汰那些传统的平台和软件。

 

回到教育这个语境。同样的逻辑,那些掌握人工智能,懂得驾驭人工智能,通晓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合作与协作的教师和学生,注定会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占得先机。这就迫使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得不直面一个严峻的重大现实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教育,学生到底学什么以及教师怎么教将受到变革性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重塑学校教育的场景,并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学习场景革命。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是深受技术影响的学校教育元素。教学不再只是物理空间中教师的“独角戏”,而会变成物理教室、在线数字空间和虚拟世界元宇宙等多元时空中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创造活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助推元宇宙成为全新学校教育生态中的重要学习与教学环境。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机器人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包括教育在内的所有行业。基于人工智能的极简教育技术的使用,大幅度增加了课堂互动的效率。人工智能可能会以各种方式改变教学。

 

首先,人工智能可能会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优势和局限性调整教学,并确保学生获得最相关的信息。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现实模拟和个性化的数字教师也可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可以有更多时间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比如探索个性化的教学和进行课程设计。

 

其次,借助人工智能,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学习资源,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完成记录保存、作业批改、多项选择测试评分等耗时、烦琐的任务,通过聊天机器人回答学生的常见问题或个性化问题,开设适应每个学生目标和能力的个性化课程。

 

最后,人工智能可用于自动执行学校的许多管理任务,如考勤等。教育部门应该尽早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人工智能技术,并将之融入日常教学。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这些有效的学习模式包括: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主导的对人工智能相关主题的探究和调查;协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以多人小组或两人一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与人工智能有关的项目;问题解决式学习,为学生设置挑战,让他们利用自己的人工智能技能和知识来解决问题;项目式学习,分配任务,要求学生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或建造一些东西;体验式学习,允许学生参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活动,如编码、编程和机器人;游戏化学习,将游戏和游戏元素融入课程中,以一种有吸引力的方式来教授与人工智能技术有关的概念。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应注重教导学生如何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以及如何负责任地使用技术。教师应努力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安心探索人工智能提供的可能性,而不必担心失败或遭受批评。他们还应该强调合作和沟通技巧的重要性,这在与人工智能的合作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可以用人工智能解决的真实世界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确保学生对编程语言有基本的了解,以便他们能够创建自己的算法和应用程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应该理解技术运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此外,他们应该学习使用数据进行分析来作决定,并能够判断在决策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的道德影响。最后,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应用。

 

总之,学校教育的重心将从知识、技能和职业准备,转向人工智能时代的适应性学习。

学校要教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高效数字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和情绪管理能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世界数字公民,熟谙数字化生存之道,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穿梭于虚拟世界和元宇宙;还要教给学生设计思维,使其具备艺术素养和设计素养,懂得审美,具有创造美的能力;更要使每一个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内容图片

 


03

ChatGPT类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变与不变

 

《中国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在深刻影响未来学校教育的同时,又有哪些教育功能是其无法取代的?面对ChatGPT类人工智能不断增进的影响,您认为学校该如何应对?

 

焦建利:虽然人工智能给学校教育带来变革性影响,但仍不太可能取代教育中的所有元素,因为教育是一个复杂和多方面的过程,不仅涉及传授知识,还涉及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责任感。学生与教师、同伴形成的个人联系和关系是教育经验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来自一对一互动和反馈的人类联系。虽然人工智能可能能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但它不太可能比得上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教育将永远是人类学校教育乃至一生学习经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情商的发展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需要人类的互动和经验。人工智能可能能够模拟情感,但它不能像人类那样真正理解或体验情感。

 


然而,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有一些教育元素,人工智能可能能够取代或补充。自动化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成果,从100多年前的教学机器,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再到20世纪的智能导师系统,以及今天的机器人,它们的共性之一就是把常规工作交给机器来完成。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完成常规任务,如批改作业、考勤和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将这些常规的劳动交给机器人来完成,教师能够专注于教育的更重要方面和更具有创造性的方面,如针对性和个性化教学。比如,ChatGPT以及其他众多的生成性人工智能,最擅长的莫过于内容生成和内容交互,这就是当下最为热门的领域——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eneratedcontent)。协助教师生成教学材料,包括讲义、教学大纲测验题目等,从文本到音频、视频,包括生成演示文稿,人工智能可能会比人类教师更有效地提供教育内容,这不仅可以将教师从大量的简单劳动和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更能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创造性。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的教育中深化其作用和产生更大的影响,但它不太可能取代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人类元素:人际互动和反馈是不可替代的,创意、创造性和想象力是不可替代的,情感和情商是不可替代的。

 

在我看来,面对ChatGPT来袭,我们可以努力做到以下六点:一是保持开放,拥抱技术变革,不故步自封,不过早下结论;二是将ChatGPT作为助理,协助创造性工作,践行因材施教;三是学校和教师不应简单粗暴地禁止使用ChatGPT,如同计算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一样,这些禁令注定是徒劳的;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彻底改变作业和学习任务,突出“过程”而不是“结果”,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方法;五是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学习和执行创造性任务,与人工智能合作与协作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尽早培养自身和学生的这种能力,将会大幅度提升技术丰富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六是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向善、技术伦理、隐私保护和数字鸿沟问题。

 

内容图片


04

ChatGPT对高等教育的可能影响与对策建议

 

《中国教育信息化》:ChatGPT来袭,将对高等教育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焦建利:对于ChatGPT,有人欢喜有人忧,不同人、不同领域评价不一。在一些人眼里,它就是天使,而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它几乎可以说是魔鬼;有人将它视为学校教育的朋友,有人则认为它是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敌人;那么,它究竟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阿拉丁神灯?还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潘多拉魔盒?

 

一些人认为,ChatGPT之类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浓墨重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是将学习者和教师从繁重的常规工作和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的绝妙利器,是创造性的加速器。也有人认为,ChatGPT是夸大其词的技术怪胎,使用ChatGPT可能会阻碍学习者和研究者进行诚实的研究和深入的调查,从而导致学术不端,对学校教育构成致命威胁。有不少人批评说,ChatGPT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没有突破语言文字本身的局限性。所有一切都是人类已知,而且还是互联网上的已知,哪里会有“新知识”“新思想”“新内容”呢?我想,这可能也是诺姆·乔姆斯基将使用ChatGPT视为“基本上是高科技剽窃”和“逃避学习的一种方式”的重要理由。

 

事实上,技术悲观主义者和技术乐观主义者都是对的。在技术价值中立论者看来,“杀人的不是枪,而是人”。同理,作弊的不是ChatGPT,而是使用ChatGPT作弊的人。尽管产品、工具和技术的设计师的设计难免带有自身的价值取向,但是,设计师的“设计功能”与使用者的“使用意图”并不完全等同。毕竟,从哲学角度看,“技术是合乎人的目的性的存在”,我们更多地应该问问自己,它是合乎谁的目的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现在很难预测2023年ChatGPT对高等教育的确切影响。但很显然,包括ChatGPT在内的生成性人工智能,以及其他各种颠覆性技术将继续快速发展,并为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诸多行业带来变革。

 

高等院校不能无视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给职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影响,大学不能也不应当逃避未来的竞赛,而必须通过一套全面的教育计划来努力培养面向未来的毕业生,大学必须要拿出自己的应对策略。鉴于ChatGPT对高等教育的潜在影响,我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的管理者考虑采取以下七项行动,以应对ChatGPT之类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冲击。

 


一是拥抱技术、拥抱变革、与时俱进。我并不认同澳大利亚、法国和非洲一些高校的做法。一纸禁令,于事无补,并且有害无益。20世纪70年代禁止学生使用计算器,后来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现在禁止在校内和作业中使用ChatGPT,这些禁令注定是徒劳的。大学不能高挂免战牌,必须迎面出击。人工智能大潮来袭,高等教育必须积极拥抱新技术,快速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与时俱进,方能不辱使命。

 

二是加大、加快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投资。高等院校要积极探索、充分挖掘和大力发挥

ChatGPT生成性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潜力。高等院校应加大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投资,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相关实验室,加大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力度,投资必要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以支持其实施和融入教育系统。

 

三是制定人工智能战略,实现数字化转型。高等院校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推进教育数字化”要求,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以高等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大学要组织力量研究和制定人工智能战略,把人工智能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将ChatGPT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纳入各级各类培养方案及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从而实现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四是通过机制创新,促进合作协作。在教育领域,实施ChatGPT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如同其他任何创新一样,需要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包括教育工作者、学生、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在过去一些年,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建立了不少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院。牌子立起来了,瓶颈在于机制体制创新,尤其是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和管理条块分割的格局,实现校内相关研究人员的便捷流通和紧密合作,加快校内外科研人员和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精诚合作、协同创新。

 

五是关注学术诚信、道德和透明度。ChatGPT面世以来,世界各国的教师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有关学生使用ChatGPT之类的大型语言生成工具在考试或作业中作弊的故事。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正在争论ChatGPT对未来教学和学术诚信的意义。今天,人们很难相信,几十年前,计算器的激增在教育界同样引发过类似的恐慌。15年前,学生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带入教室引发了争论和隐忧,即认为该技术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可用来作弊,而这在今天已经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在过去一些年,围绕着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相关的争论,尤其是涉及技术伦理、学术道德、隐私保护、合规合法等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今天,围绕着ChatGPT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的争论正在不断涌现,并且异常激烈。ChatGPT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引发了重要的道德、学术诚信和透明度问题,如抄袭、侵权、算法偏差、泄露隐私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高等院校必须重新审视学术诚信政策,加大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学术诚信教育,制定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来应对和解决由ChatGPT之类的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并确保教职员工和学生对技术的使用符合道德和法律标准。

 

六是改造课程,推出新课程。高等院校的改革必须从课程的改革开始。那些课程内容陈旧过时、教学方法落后无效、教育教学缺乏个性化关注以及教育技术老套落后的高等院校需要立即进行改革。高等院校的课程,不能是“新瓶旧酒”:课程名字新,而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方法旧或者两者都旧。大学必须将现有的课程转向更高层次的批判性思维、道德思维、创造力、解决问题和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让学生了解他们职业范围和未来职业,并提高他们处理不同问题能力的创造性解决方案。不仅如此,大学必须要开设更多、更好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教导学生学习如何合乎道德和伦理地利用人工智能,学会和人工智能合作与协同工作,学习人工智能时代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七是及时反思、不断评估和改进。俗话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今天的高等教育也不例外。ChatGPT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注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演变,因此,高等院校和高等教育的管理机构应不断评估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情况,并在必要时对其进行改进。不断评估,及时改进,随时调整,这可能包括更新高等院校人工智能战略与实施策略、培训教育工作者以及对技术本身进行更新,以此更好地满足学生、

教育系统以及社会对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的需求。

 

综上所述,ChatGPT等生成性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既带来了挑战也孕育着机遇。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需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积极应对这一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并把握其带来的教育创新机会。通过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创新教学设计和方法、培养与人工智能合作的能力等措施,我们可以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丨中国教育信息化


注: 本文较原文有删减。

 

 

 

发布于:2024年12月11日 11:22:4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