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合机制的基础探析

9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一、理论逻辑剖析

“岗课赛证”的深度融合,既是对职业教育漫长实践历程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是对当前产业迅猛发展态势的积极响应与调整。“岗”在此模式中扮演着课程导向的角色,确保教学内容紧密贴合实际岗位需求;“课”则是教学革新的灵魂,通过持续的课程改革引领“教学范式”的变革;“赛”作为教学成果的璀璨展现,提升了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证”则是对学习成效的行业认可,确保了教育的实用性和权威性。

“岗课赛证”融通的理论逻辑,是以产业学院为教育平台,以产业岗位标准为起点,将产教融合的“课”视为融通的关键环节,致力于将其锻造成高品质的“金课”。通过实现“课证”相通、“课赛证”联动,旨在培育出具备高超操作技能、精湛技术技能以及高级技术技能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此外,随着产业的持续升级,岗位技术标准也将不断攀升,进而推动“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在层次与质量上的持续演进。在长效机制的保驾护航下,产业学院的“岗课赛证”融通质量将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


二、现实基础


1.“岗课赛证”融通于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岗”是现代产业在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对工作岗位职业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多维度“映射”到高职教育的“课”中,体现于课程标准更新、课程内容重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案例、智慧化教室等课堂元素的优化组合。行业“赛”项拟定是体现科技发展在企业产品与服务中的最新成果,“赛”项奖牌能充分体现参赛人的职业理念、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证”是“岗课赛”融通后续的凭证,体现最新行业技能含金量,由第三方按照行业技能标准考核合格后颁发,并将技能等级证书折算为相应课程学分。然而,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根据社会市场需要,高职教育“岗课赛证”虽已自觉融通于制造、建筑、护理等部分专业,但是并没有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得到全面普及。


2.“岗课赛证”融通的标准贯穿于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在科技蓬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大潮中,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点,且人工智能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为了满足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规格要求,产业学院也在探索和逐步调整人才培养体系,而培养体系是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其目标。在涉及人才培养体系组成要素中,“岗课赛证”融通则是教学形态要素组合,“岗”所要求的职业技术技能是“课赛证”标准的起源,由于“课”是融通的核心和载体,“课”的标准则综合了“岗赛证”各自规格要求,具体以“课证”融通标准、“课赛”融通标准、“课赛证”融通标准等构建起“岗课赛证”融通标准体系。根据具体教学模式,采用相应的融通标准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各要素,其中有两种教学模式在产业学院的应用比较典型。一种是以“课证”融通为教学模式,以其融通标准构建起人才培养体系质量架构。其质量架构体现在课程标准中,融入合作企业培训认证标准体系,学生在工学结合中掌握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公司产教融合,成为高职教育“课证”融通范式,就在于该校相关产业学院将华为认证的技能教学标准体系进行解析,对技能课程内容知识点和技能点细分并重构,将企业认证技能教学标准,转化为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还有一种是“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以赛促建、以赛促教,“课赛证”融通标准贯穿“产赛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以大赛为引领,将技能大赛的比赛标准及其比赛内容融入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内容,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按照高职三年人才培养体系方案,在大二和大三阶段进行培训、选拔、再训练和参赛,所以在大一阶段就要为参赛打好赛项知识基础。例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将国家级技能大赛资源进行碎片化、项目化改造,重新设置基于大赛项目和X证书项目化的课程、重新设计教案,并以服务课程教学为导向,编写了“赛教融合”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和课程标准,建立了技能赛项标准与X技能考证标准兼容的训练平台,有效利用了教学资源。


3.规范管理“岗课赛证”融通的中间环节


“岗课赛证”的融通,犹如构建一座桥梁,以“岗”为起点,“证”为终点,而“课”与“赛”则如同桥梁的支撑点,确保融通的顺畅与有序,关键在于对融通中间过程的规范管理。

一方面,我们建立了“课证”融通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以提升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在产业学院,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指向就业。我们根据企业合作方提供的行业用人需求变化,将专业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考证与认证课)三大模块。大一阶段,学生在校内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通过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二时,学生将在校企之间移动学习,结合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学习专业基础课和考证与认证课,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产教融合的高质量进行。到了大三,我们根据行业及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预判、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学习潜力和现有实训条件,进行分类培养,由专业教师引导,学生自愿选择,产业学院则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同时,根据合作企业岗位的变化要求,学生将考取初级、中级、高级技能等级证书或论证证书,实现进阶式培养和差异化学习。

另一方面,我们借助“产赛教融合”的课堂模式,推动“课赛证”的深度融通。为了更快地提高教学质量,产业学院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将赛项内容细化为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并融入实践课程教学项目中。在1+X证书制度下,我们遵循“校内实训职业化、校外实习教学化、教学管理企业化、学习过程工作化”的原则,建设了集X证书项目化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生产实习中,不仅能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还能备考X证书和训练大赛所需的技能,实现了教学过程、赛训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

发布于:2024年11月27日 11:20:0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