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新风向】探索“十个适应性”策略,打造职业教育新格局!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均强调了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性和改革方向。面向“十四五”,职业教育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构建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教育体系。本文将探讨职业教育适应性改革的“十个适应性”策略,旨在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所谓职业教育适应性,归根结底要适应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要,以促进自身体制机制及制度格局更成型,专业结构更优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贡献率更大。职业教育要适应性施策,笔者认为可以着力于以下“十个适应性”。
一是“同等重要”的政策适应性
要改变过去经意不经意间在政策导向中的重普教轻职教、重学轻工、重文凭轻资格、重知识轻能力等倾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是一个鲜明的“破五唯”的政策信号。未来的政策重点应放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上,不仅规模要大体相当,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也要大体相当,结构要协调,地位和待遇要平等。
二是“立德树人”的目标适应性
职业教育应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突出劳动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强调职业能力、复合能力、综合职业素养,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三是“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适应性
面向国家战略,融入地方产业,支撑实体经济,应用研发创新,开展社会培训,延缓和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职业教育大有作为。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提高自身的贡献率,是职教的短板,也是职教发展的着力点。
四是“贯通融通”的体系适应性
实现中职—高职—本科的纵向贯通,加强职普融通,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要求,也是基于终身学习理念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之义。职业教育应做强基础性中职,做优主体性高职,做准增长性本科,做大开放性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渗透融合,互通互认互换学分;职教高考、学分银行、国家资历框架等制度建设需要更加规范和成熟。
五是“产教融合”的制度适应性
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在办学体制、人才培养过程、教学模式等不同层面与企业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未来五年,中国特色的学徒制、1+X证书制度、实体性职业教育集团、产业学院等,还有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实训基地等,都是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效制度和平台支撑,“命运共同体”的合力创新优势将更加明显。
六是“专业课程”的供给适应性
专业决定人才的类型,课程决定人才的规格和质量。专业设置要对接地方的产业结构,专业群要对接产业链。此外,还要关注新职业、新技术的产生,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政府和学校都要增强的要点。课程建设是核心,也是软肋,课程建设永远在路上。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要对接需求,适销对路空间很大;教材、教法、教学过程要深化改革,供求吻合任重道远。校企合作和信息技术是推进专业与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和手段。
七是“双师队伍”的保障适应性
师资不适应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不强之难之痛。近几年,国家将师资建设作为先手棋,连续出台不少政策,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队伍,多层级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鼓励企业一线人员进学校、上讲台,激励教师走出去提升实践能力,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职业学校教师标准,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继续开展全覆盖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期待“十四五”期间,教师的适应性有明显增强。
八是“职教特色”的治理适应性
“十四五”是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五年,这对职业院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职业院校可在“制”和“治”两方面下功夫。一方面,以学校章程为核心建章规制,加强执行和监督,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另一方面,以治理结构、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建立理事会、董事会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实现共治、善治和智治。职业院校要想提高适应性,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社区—家庭—学校等“多元共同治校”机制应该是关键和有效的,但切忌结构大于功能、形式大于内容,不摆花架子。
九是“双轮驱动”的活力适应性
要继续处理好政府、市场、学校的关系。一方面,政府要加大主导力度,在经费投入、政策引导、平台搭建、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高效服务;另一方面,要拨动看不见的市场力量“把职教做大做强”,鼓励企业举办和参与职业教育,突破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障碍,为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推行开路,高质高效引导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放、管、服,让实体性示范职教集团真正发挥辐射集群效能,也要让学校的市场性活力激发和释放出来,支持职业学校创办与专业发展相关的企业,鼓励学校与企业共建技术技能服务创新平台,允许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兼职兼薪等。
十是“信息技术”的手段适应性
数字教育、信息课堂、智慧校园、云、物、大、智、移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影响到专业、课程、教材和教法等教学领域,而且涉及到教师、学生、后勤、财务等各个层面的智慧管理。职业教育要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未来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将更大。
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内容,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请参考众师云教师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