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教育新高地:高水平专业群的特色定位与组建逻辑
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亟需转型升级,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正是响应这一时代召唤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特色定位,包括人才培养、协同发展、治理结构和现实需求等方面的战略布局。同时,分析专业群建设的组建逻辑,如何以岗位、产业、学科和需求为导向,构建既符合教育规律又贴近产业实际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特色定位
(一)人才定位: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
面对产业集群化的需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必须明晰人才定位,树立“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人才培养强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专业实践知识,并且具有将专业知识转移到相近专业与领域的能力,在知识的拓展过程中掌握多种通用技能,实现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跨越。与此同时,将1+X证书制度落实到高职院校,发挥“学历证书+多种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作用,为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提供支撑。
(二)协同定位:主张多元利益主体相互博弈
国家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针对专业群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提供资金支持;企事业单位与高职院校实施紧密的产教融合;社会团体、研究机构、行业企业通过提供技术支持,与高职院校围绕相关核心技术建设专业群,以满足岗位链、人才链的需求,从而实现共赢。多元利益主体在博弈中寻求协同发展,从不同角度保障专业群建设,在专业群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治理定位:寻求院校内部资源有效整合
专业群建设关涉高职院校全校整体,包括专业群的内涵建设、校地设施合作机制、校内管理;也包括校内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管理、质量保障机制组建、教学资源协同、人力资源整合、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各个方面。“双高计划”明确提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与“优化专业治理结构”的措施,旨在通过学校的内部治理,打破原有的专业设施基础,寻求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组织改革,从而创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群。
(四)现实定位:响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诉求
我国在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将职业教育“高水平高职院校与专业群”建设同普通教育“双一流院校”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本目的在于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专业群作为关键发展项目,通过专业调整与改革,培养适应产业链与岗位链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形成高职院校特色发展与品牌定位,增强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与岗位适应力,打破以往循规蹈矩的改革模式,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另辟蹊径。
二、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组建逻辑
当今的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主要遵循四种组建逻辑进行组群:以“类”为基准,面向岗位组群;以“行”为基准,对接产业组群;以“点”为基准,围绕学科组群;以“实”为基准,致力需求组群。
(一)以“类”为基准,面向岗位组群
面向岗位组群是以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组建专业群,该组群逻辑以“类”为基准,因为同类所以组群,要求专业群建设尽可能覆盖整个行业的职业岗位群。以此逻辑组群,可以基于专业群服务的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不同职业岗位群相互关联而构建的统一人才培养新载体。同时,岗位组群在以“类”为基准的基础上,聚焦岗位的同类性核心特征,建设相关岗位,进行专业设置,培养“一站式”人才,对接产业链的需求。在该专业群组建模式中,各高水平专业群中对接的岗位群在产业纵横发展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既可能对接产业横向发展的相关岗位群,也可能处于产业纵向发展的上下游关系中的某一环节。各岗位在具体的模块建设中所发挥的具体效用也可能不一致,某岗位既可能属于某一产业链中的生产制造环节,也可能属于另一产业链中的输出产出环节。然而,由于高水平专业群组建中所涉及的专业有限,不能覆盖所有专业进行组群,因此,组群时如何覆盖整个行业的职业岗位群是一大难点。此外,尽管岗位组群以岗位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组建,但培养的人才对于岗位是否具有适用性以及实用性也不得而知,在组建过程中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等原因可能导致输出人才与企业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原则相悖,无法实现专业群组建的预期目标。
(二)以“行”为基准,对接产业组群
对接产业组群是高职院校基于产业结构、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链条组建专业群,专业群内各专业与产业有着明确的对应关系,产业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决定着专业群的调整与优化。以产业进行组群往往围绕着一个“龙头产业”为核心进行专业群组建,从而形成统一的产业链。专业的组建涉及产业链中的所有专业,多数专业分属于不同的专业大类,具有跨专业、跨行业、跨界的特征。例如,IT专业群既包含软件的开发与设计,也涉及软件的出售、软件服务等专业,覆盖的专业类型具有明显的跨界性。依据产业组群逻辑进行专业群建设,根本在于以“行业”为基准,所有专业带有“行业”的共同特点,组建的专业群具有完整性与逻辑性、特色鲜明且突出、优势显著,通过从单一专业到复合专业的跨越,从而真正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动态匹配。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对接产业的组建逻辑已经被多数高职院校广泛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缺点也不容置疑。作为该专业群组建的核心,挖掘“龙头产业”是首要任务,而产业的调整与升级使各产业具有不同的特色与优势。如何找到业界公认的龙头产业是高职院校专业群组建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以“点”为基准,围绕学科组群
围绕学科知识组群是专业群建设的最早模式,不同于聚焦某一产业或职业岗位进行专业群组建,而是将相同的学科基础作为组群的核心;专业作为知识传递与生产的载体,知识在专业群建设中占据着关键地位。该逻辑下的专业群组建往往选择一门学科或者聚焦核心问题进行专业建设,专业涉及范围广,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院系交叉性的特征。同一专业群中的专业既有属于物电系的专业,又有属于数学系的专业。在注重知识的关联性与衔接性过程中,打破传统学科间固有的界限与专业边界,具体为解决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服务。其组建逻辑与教育中核心问题课程的建设理念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体现“跨界性”“分散性”“交叉性”的特点,从而培养复合型职业人才。专业群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项目,寻求知识生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互融通是围绕学科组群逻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围绕学科组群打破学科藩篱,突破院系设置局限,其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如何跟上改革步伐是在组建过程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以知识为中心进行专业群组建,各专业学生相互交融,在学生组成复杂与多样的专业群中,其“专才+通才”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质量能否达标,都是学科组群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以“实”为基准,致力需求组群
致力于需求的组群逻辑是依据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国家进行区域建设与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倾斜产业为对象进行专业群建设。这一专业群建设以国家需求导向为主,服务国家的现实发展需求,在国家的顶层设计下,由国家直接或间接为规划产业提供资金、技术等资源支持。重点以高精尖专业为主,目的在于促进专业向国际化迈进,对接国际市场,带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此逻辑下的专业群建设能够培养契合国家战略发展的职业人才、契合世界需求的新兴技术人才,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占有力发挥积极作用。致力于需求导向的专业群组建逻辑注重迎合现实需要与经济发展的背景,根据国际与未来的新兴发展产业进行专业群建设。新兴行业尚处于建设初期,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建设时可供借鉴的路径与模式有限,加上投入的资源多,因此,组建该类型的专业群主要以探索性为主,如何找寻合适的专业群建设路径是需要突破的难点。
以上就是本次的分享内容,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参考众师云教师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