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岗位面临过剩风险:教师行业要开始内卷直至剩者为王了吗?
1月3日,2024年的第2个工作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报告中指出,2023年,我国多地的教育部门已经对高校教育类专业的新增布点提出了严格控制的要求。北师大研究团队的预测也指出,到2035年,全国将约有150万小学教师和37万初中教师过剩。这些现象似乎都在表明——中小学教师岗位正在面临过剩的风险。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事实上,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我国的学生规模正在逐渐减小,很多幼儿园、小学面临着关停的局面,教师岗位需求量的下降也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开始被重新定义。线上教育的异军突起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智能教育也开始在许多学校中得到普及和应用。这些现象无疑对教师队伍的质量和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会让一部分教师因为无法适应新的教育环境而面临失业风险。也许,剩下来的教师会需要不断地“内卷”,让自己更具有竞争力,才能在这一岗位中坚持下来。
但是,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教育领域的危机,也并不是教师职业生涯的滑铁卢。实际上,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教育体系自我调整和优化的过程,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是教育资源的配置、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以及教师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的高等教育持续地发展着,每年都会有大量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或考取了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教育部严格控制新增布点,其实是在调节教育资源的分布,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这样的调整,其实是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的,是为了我国教育的更长远发展。
虽然,过剩的教师岗位会意味着一部分人要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但这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教育体系变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创新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在未来,只有那些能够适应变化、积极提升自我的教师,才能在未来的教育市场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