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比赛答疑——2025参赛注意事项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如何撰写教学实施报告、如何撰写教案、视频如何拍摄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实施等问题,便于大家更好的进行备赛或参赛。
问题1:拓展和公共基础课,哪个好?
答:主要看老师是教授什么样的课程,如果是教授公共基础课的,比如说是教英语的,一个方法是公共基础课参赛,另外一个方法是专业课参赛,如果是公共基础课,竞争力会强一些,可以与专业相结合。
问题2:请问高职公共基础课信息技术软件操作内容能出彩吗?
答:设计的内容比较有意思是可以的,比较建议选择的内容,像电子表格的处理,有数据分析,有表格,除了在表格中输入数据,最后也有可视化的图表可以显示,这也是一个可以出彩的地方。

问题3:专业基础课要围绕本专业项目的教学设计吗?比如给物流专业开设的市场营销课程?
答:是需要的,专业基础课也要服务后续的专业。一定要把握它只是一个很基础的东西,只是为后续服务。
问题4:在哪里可以查到优秀参赛案例?
答:可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官方网站上进行查询观看,目前2021年及之前的都有。
问题5:赵老师的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展播,什么时候播?
答:中国教育电视台本次制作的比较多,2023年最新的作品也制作了,连续制作了三年三期的,所以这次播放的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所以本次有很多优质资源值得大家学习。
问题6:赵老师您好,学校老师参赛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答:通常存在的公共基础课不贯标,比如说英语专业,要与专业结合,老师们仅仅和专业结合,而没有看清楚课标里面提到的两个模块,一个是基础模块,一个是职业模块,具体是什么模块,忽略掉了,所以公共基础课一定要做到的是贯标。
还有专业课,专业课说了高大上的东西,但是在现场的无生教学或者拍摄视频中根本找不到任何的佐证,也就是说教学实施报告写的太好了,但是视频中并没有呈现,所以老师一定要找到落地的地方。
问题7:对于国家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今年如何体现到教学设计当中?
答:教学内容一定要对应“四新”,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另外一方面老师需要提升自身数字素养,前不久国家在上海召开了世界教育数字大会,我国的教育部部长就说了,要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包括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像国家建立了很多智慧平台,也希望老师们能将这些平台都用到教学当中。

问题8:请问信息技术课程总课时就只有32节课,还能参加比赛吗?
答:32节课需要看是什么样的课程,是国家公共基础课的话,要看国家的课标上面要求的学时是多少,最少要达到课标要求的下限,如果是专业课,32课时是可以的。
问题9:赵老师,项目负责人必须是高级职称吗?
答:不一定。但是团队里面需要有高级职称。要有35岁以下的老师。
问题10: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有指定官网吗?从网上下载了,但是显示的是某公司指定的。比赛需要提交职业等级标准吗?
答:不需要提交。现在是岗课赛证。岗指的是岗位的一些标准,证指的是1+X证书,或者是职业技能等级的证书,或者是人社部的证书,或者找1+X相对应的也可以。
问题11:请问三个机位拍摄的作品最终如何呈现出来呢?
答:提交三个机位的视频。一共四个视频,每个老师都需要提交三个机位视频。
问题12:老师,体育课程相对于理论类公共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请问在做体育课程项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答:体育分为基础模块和职业体能模块,还有一个拓展模块,比如之前做的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的作品,舞狮作品也是走的职业体能模块,紧密与当地的特色文化相结合,主要还是要关注特殊学情。
问题13:课程内容重构是把整本教材进行重构吗?还有就是在进行教学任务是每个任务对应一个岗位吗?(会计专业)
答:不是的。就是依据一个岗位,最多两个岗位分析出技能点,然后就将整个课程体系重构一下,首先将课程内容先重构好,再说参赛内容,一般对应一个岗位即可。

问题14:请问大学语文在教案设计中,所有教学活动都要与专业结合吗,那基础性不是就没有了吗?
答:课标中表明了有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可以参考课标来。
问题15:参赛课程是艺术类课程,日用陶瓷的制作,制作工艺相对传统以手工为主,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很难融入,这种课程作为选题可以吗?怎么做才能出彩?
答:这类课程现在必须要加入一些AI等,传统+AI才有意思,这个课程相对来说是不错的。
问题16:赵老师,团队里面没有高级职称,有三个35岁以下的可以参赛吗?
答:不行,必须要有高级职称,要么是企业高工,有高级证书。
问题17:请问医学专业课程的团队成员一定要有一个临床专家参与吗?
答:最好融入一个,形成一个双师团队,但不是必须。
问题18:项目主持人的职称可以比参与人高么?四个参与人的排名需要如何考量呢?
答:项目主持人的职称可以比参与人高。排名自己商量即可。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如果想了解更多的教学能力比赛案例,可以在案例智库进行查找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