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比赛制胜攻略:融入课程思政
在教学能力比赛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是一个关键得分点。专业课程不仅要出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塑造。那专业课程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呢?
一、专业课程中的红色元素挖掘与融入
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需深入挖掘与专业知识点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不仅包括革命志士的故事、革命旧址、重大革命活动,更应涵盖红色精神的内涵。
通过这些元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例如,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可以结合历史上的医疗救护故事,讲述革命时期的医疗工作者如何克服困难、无私奉献,从而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创新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提升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案例分析、问题引领、现场感受和模拟训练等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问题引领法可以设计隐含思政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案例分析法则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分析并发表看法,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在法学专业中,通过分析历史上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探讨法律背后的道德和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正精神。
三、教师思政意识的强化与教学指南的编制
教师的思政意识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至关重要。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育人目标,积极参与课程思政交流平台,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
通过资源共享和交流学习,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政教学能力。同时,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指导和参考。
四、内容创新与时事热点的结合
减少对课本的依赖,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是提高课程思政吸引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将时事热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用生动的方式阐述党的精神,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

同时,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例如,在经济学课程中,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国家发展战略背后的经济原理和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国家意识。
五、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与实施
教学方案的设计应摆脱传统模式,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师需要提前了解教学内容,收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资源,合理安排整合机会,确保红色文化资源与课堂内容的和谐融合。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例如,在工程技术课程中,结合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让学生了解工程项目背后的技术挑战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能力比赛中,专业课程的讲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价值观的过程。通过巧妙地融入课程思政,可以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正确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