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导向的思政融合模型在教学能力比赛中的实践
根据《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的要求,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巧妙结合的能力。本文将结合新能源汽车维修课程和电子商务运营课程,探讨职业素养导向的思政融合模型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为广大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一、职业素养导向的思政融合模型概述
职业素养导向的思政融合模型旨在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和社会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该模型包括三个层次:专业能力层、能力层和社会能力层,以及思政升华部分。

专业能力层: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核心技术和技能。
能力层: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社会能力层: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职业伦理。
思政升华:在前三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信念,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案例示范
新能源汽车维修课程
专业能力层:
对比三元锂电池与刀片电池的性能参数,包括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热失控防护技术。
讲解刀片电池在热失控防护方面的技术创新,如通过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升安全性。
能力层:
设计电池包拆装虚拟仿真任务,要求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进行电池包的拆装操作,记录0.1mm级装配误差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体会精确装配的重要性,提升操作技能。
社会能力层:
分组模拟4S店服务场景,要求学生扮演售后服务人员,处理客户对电池安全的质疑和投诉。
培养学生的客户服务意识和沟通技巧,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思政升华:
通过精确到微米级的操作规范,让学生深刻体会“毫厘之差定生死”的行业责任,渗透“生命至上”的价值观。
强调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电子商务运营课程
专业能力层:
解析“东方甄选”直播间的选品策略和话术设计方法,包括产品定位、卖点提炼和互动技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直播带货的核心要素和运营策略。
能力层:
开展助农直播实战,要求学生分组策划并执行助农直播活动,计算物流损耗率和利润平衡点。
通过实战演练,提升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运营策划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社会能力层:
邀请返乡创业青年分享电商扶贫经历,讲述他们如何利用电商平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要求学生制定“一村一品”推广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思政升华:
在流量转化率计算中融入“商业向善”理念,让学生理解数字经济的社会价值,认识到商业行为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
结合教学能力比赛,鼓励学生将思政元素融入项目策划和实施中,提升综合素养和育人效果。
三、实施策略与注意事项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教师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到与专业知识相契合的思政点,确保思政内容的自然融入。

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虚拟仿真、案例分析、实战演练等教学手段,创设贴近学生实际、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强化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操作和模拟演练,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注重价值引领: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注重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信念,培养社会责任感。
持续改进与评估:教师应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职业素养导向的思政融合模型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通过专业能力层、能力层和社会能力层的逐步深入,以及思政升华的升华,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统一。广大教师应立足学科专业特点,紧扣育人目标,不断探索、精心设计、用心实践,必将收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成效。通过这一模型的实践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