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撰写:从立项到落地的实操指南
撰写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是课题立项后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一份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不仅能有效融入思政元素,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本文将从案例的基本信息、教学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撰写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一、案例基本信息:精准定位与命名
1. 案例命名
案例名称应采用“两段式”命名法:前段突出思政元素的价值要义,后段明确对应的专业知识点。例如,“努力付出,终有回报——无氧酵解的产能过程”。这种命名方式既能清晰表达思政内涵,又能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字数建议不超过25字。
2. 对应章节
案例应精准对应教学大纲中的某一章节或知识模块,而非整门课程或一堂课的实录。其核心在于巧妙融入价值、信念、道德等思政元素,使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无缝衔接。
二、案例教学目标:价值引领与逻辑关联
课程思政案例的教学目标应紧密围绕课程的思政目标展开,既要体现价值引领,又要与专业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形成逻辑关联。
1. 价值引领
教学目标应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突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例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等。
2. 逻辑关联
思政目标需与专业知识点紧密结合,通过清晰的逻辑关系,将思政教育融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全过程。例如,在讲解专业知识时,通过案例展示思政元素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案例主要内容:深度挖掘与精心设计
案例内容是课程思政的核心,需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确保内容的思想性、协同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1. 内容选取原则
- 与学科专业相关:结合学科背景和发展趋势,挖掘其中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精神等思政元素。
- 符合职业发展要求:针对学生未来职业需求,从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角度挖掘育人元素。
- 结合热点时事:引入热点事件(如抗击新冠疫情、华为事件)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 注重家国情怀培养:通过讲述国家发展成就、地方实践成果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 注重实践体验:选取学生在实践中能深刻感悟的思政元素,如团队协作、创新精神等。
2. 案例撰写原则
- 准确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案例内容真实、准确。
- 实用性:案例应具有普适性,适合多专业、多课程使用,提升案例的应用价值。
- 时效性:动态更新案例内容,及时引入行业新进展和国家新要求。
四、案例教学设计:系统规划与多元实施
教学设计是课程思政落地的关键环节,需涵盖案例导入、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及教学反思等内容。
1. 案例导入
通过问题、情境、故事等方式自然引入思政案例,避免生硬插入。例如:
- 问题导入:提出专业领域的思政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 事件导入:结合热点事件,分析其背后的思政内涵。
- 故事导入:讲述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探索。
2. 教学方法
- 多元化教学:采用讲授、查阅资料、社会实践、微视频制作、演讲、讨论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参与感。
- 协同教学:邀请专家、道德模范参与教学,提升育人效果。
-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虚拟仿真、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媒体等工具,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时代感。
3. 考核评价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
- 诊断性评价:通过问卷和量表,评估学生的思想道德内化程度。
-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参与、行为观察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
- 终结性评价:结合量化考核和学生心得体会,综合评价学习效果。
结语
撰写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思政意识和创新的教学设计能力。通过精心规划案例的基本信息、教学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