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23年中国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评估体系的全面解析
2023年,中国针对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制定了一套综合性的评估体系,该体系包含评议性指标和否决性指标两大类,旨在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水平。评议性指标细分为六大核心领域,包括授课教师团队、课程设计、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应用效果以及课程创新,每个领域下又设有多个二级指标及具体观测点和评定标准。以下是对该评估体系的详细解读。
授课教师团队
2023年, 对于中国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的评估中, 新增了 “ 授课教师团队 ”这一重要 维度。这一标准强调教师在课程的构建和执行中扮演的核心角色, 以及课程团队的组织结构和专业能力。教师队伍要求具备优秀的师德和教学能力, 以及熟练的数字技能, 确保提供高质量 的教学服务。这一维度进一步细分为两个二级指标: “ 团队构成与要求 ”和 “ 团队教学与建设 ”。在 “ 团队构成与要求 ” 中 , 强调团队的结构应合理, 课程负责人需要具备副高级以上的职称。 专业课团队的主要成员中应包括具备实践和理论双重技能的 “ 双师型 ”教师, 且团队的主要成 员要与课程平台上显示的人员保持一致, 并配备必要的助理教师。而 “ 团队教学与建设 ”则要求教师团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在教学能 力、成果上要有显著表现, 且需获得相关教学奖励。这些要求确保了教师团队在职业教育领域 的专业性和效果。
课程设计
它强调课程需要体现其科学性和教育性, 同时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这一维度要求课程 不仅要贯彻思政教育, 还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并合理规划课程结构和学时分配。此维度 下设有 “ 课程定位与目标 ”和 “ 课程结构与内容 ” 两个二级指标。在 “ 课程定位与目标 ”方面, 课程应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明确课程性质, 并与相关课 程有效衔接。课程目标应具体、清晰, 易于评估和测试。公共基础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 文化基础和思想政治素养; 而专业或技能课程则应侧重于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对于 “ 课程结构与内容 ” , 要求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能够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公共基础课 程应及时更新, 反映新的知识点; 专业或技能课程应紧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职业的发展, 涵 盖新技术和新标准。此外, 课程内容应涵盖行业企业的参与, 紧密结合专业领域的职业岗位要求, 并有效融合课程 思政元素。整体而言, 课程内容需完整、结构合理, 逻辑清晰, 学习单元的划分和教学时间的 分配应合理有序。

课程建设
它强调课程的完备性、多样性和规范性。这一维度要求课程信息全面, 资源丰富且多样, 管理 体系健全, 并且在课程版权和知识产权方面有明确的处理机制。该维度包括三个二级指标:“ 基本信息与规范 ” 、 “ 资源建设与应用 ”和 “ 课程管理与保障 ”。
“ 基本信息与规范 ”指标要求课程页面上的信息必须完整, 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团队、教材使 用情况、辅助学习材料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页面的布局应合理, 信息量适中, 色彩搭配协 调, 并且导航要清晰易懂。此外, 所有使用的语言、文字、图片和地图等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在 “ 资源建设与应用 ”方面, 强调课程资源主要由自主设计和开发构成, 以确保内容的完整性 和逻辑性。这些资源应全面覆盖课程内容, 满足教学和学习需求, 同时体现课程思政的要求和 行业的最新发展。资源种类丰富, 包括视频、动画、虚拟仿真、演示文稿等, 至少30%的资源应为动画、视频、音频或虚拟仿真等类型。
最后, “ 课程管理与保障 ”指标要求建立完善的在线课程管理体系和机构。这包括出台具体的 在线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规范课程选用、教学、评价、督导和学分认定等环节。同时, 需要有支持在线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激励制度, 并提供必要的人力和财力保障。此外, 还需特别重视知 识产权的保护, 确保所有使用的教材和资源合规合法, 符合教学需求。
课程实施
“ 课程实施 ”是一个关键的维度, 主要强调课程的有效执行和创新能力。 这一维度要求课程的 教学组织和安排要科学合理, 教学活动全面且高效, 同时要实现多元化的学习考核和评价, 并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它包括三个重要的二级指标: “ 教学组织与安排 ” 、 “ 教学活动与过程 ”和 “ 学习考核与评价 ”。

在 “ 教学组织与安排 ”方面, 强调要围绕学习任务细化教学目标, 合理规划教学进度和内容。 教学设计需科学且具有创新性, 注重课程导入的有效性, 确保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讲解全面准确。同时, 教师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如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确保教学互动性, 激 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 “ 教学活动与过程 ” , 要求教学活动完整且有效, 教学过程可以追溯, 重视信息技术在教 学中的应用, 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适应在线学习或混合式教学的需求, 实现 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此外, 应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 如在线测试、即时反馈、作业 提交和批改等, 促进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深入互动和协作。
在 “ 学习考核与评价 ”方面, 要求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 包括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等。通过大数据的信息采集和分析, 全面记录和跟踪教师和学生的教 学与学习过程, 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同时, 不断完善和调整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有效地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结构。
应用效果
"应用效果 "作为一个关键维度, 凸显了课程的实用性、安全性和示范性。该维度分为三个二级 指标: 教学效果与反馈、技术支持与服务、课程示范与引领。在 “ 教学效果与反馈 ”方面, 重点是评估学生对在线学习方式的适应性、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性 以及对课程的积极参与度。此外, 评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学团队的协作效果, 以及学 生对教师和课程的整体满意度。
对于 “ 技术支持与服务 ” , 要求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管理, 确保活跃用户比例高, 有效 预防在线学习中的不当行为, 如刷课、替课等。同时, 强调课程平台的信息安全和多平台兼容 性, 以及对用户数据和课程访问数据的透明管理。
在 “ 课程示范与引领 ”方面, 评估课程在教学和课程改革上的领先性和示范作用, 特别是其在 推广和影响其他教育机构方面的能力。此项指标还考量课程的用户活跃度、应用效果以及在社 会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课程创新
“ 课程创新 ”被确定为一个核心维度, 这一维度突出了课程的创新性、前瞻性和领先性。 这项 指标要求课程不仅要展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还要符合专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 并有效应对 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关键挑战。课程需要在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价 改进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展现显著的创新。
在这一维度下, 课程要求展现出原创性和实践效果, 如能提供双语教学资源, 并实施双语教学。这些要求确保了课程不仅在理论上前沿, 而且在实践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影响力。 整体而 言, “ 课程创新 ”维度强调课程必须在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持续创新和进步, 以保持其在教育 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来源: 华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