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发力,全面提升——教学能力比赛备赛建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能力比赛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为参赛团队提供全面的策略解析,助力团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1.研读赛事文件,把握赛项要求
组委会每年都会发布本年度的比赛方案,各参赛团队务必仔细研读,对赛项内容、评分标准、参 赛材料要求等形成准确理解。 2023年比赛突出 "赛教融合、赛证融通",进一步落实课程思政、 1+X证书制度等重点工作,这些导向有望在2024年得到延续。各参赛院校要研判政策走向,提 早谋划培育特色教学团队,打造标志性教学项目。

2.系统教学设计,突出教学创新
教学设计是参赛的重中之重。各参赛团队要围绕本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科学设 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考核评价等关键要素,要体现先进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突出德技 并修、工学结合等职教特色。同时要重视教学反思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提升教学设计质量。
评审专家也将重点考察教学团队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创新成果。
3.注重课堂实录,展现教学真实
课堂实录视频是评审的直观依据。参赛团队要围绕教学设计认真实施课堂教学,力求真实还原 日常教学状态,避免 "花拳绣腿 "。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 生以深刻的学习体验。同时要注意视频拍摄的规范性,确保画面稳定清晰、音质良好,杜绝明显 的后期剪辑痕迹。
4.加强团队合作,彰显团队实力
教学能力比赛是团队赛,需要教学团队成员紧密配合、优势互补。要注重团队的年龄、职称、专业背景搭配,发挥不同成员的特长,形成合力。团队成员间要加强沟通,形成统一的教学思想和 默契的配合。在决赛答辩环节,教学团队的整体素养和临场发挥也将成为评审关注的重点。

5.深化校企合作,对接岗位需求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各参赛团队要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将生产实际和 岗位需求融入教学全过程。要积极吸纳and利用企业的师资力量、实训资源,促进产教融合,增 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要关注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行业发展动向,及时更新教学 内容,让学生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6.坚持以赛促教,提升整体水平
参加教学能力比赛不是为了赛而赛,而是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带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各院校要高度重视教学能力比赛,将其纳入教师教学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的总盘 子。要建立健全赛前培训、赛中指导、赛后总结的全流程工作机制。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到教 学能力比赛中来,在交流学习、见贤思齐中提高业务能力。要及时总结凝炼优秀团队的教学经 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比赛成果向教学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