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教育未来!LMS助力高等教育从课堂设计到课程设计
导语: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教育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LMS(学习管理系统)作为支持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工具,正逐步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从最初的在线教育平台到如今支持混合学习、无边界学习的多功能系统,LMS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管理的效率,更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路径。本文将深入探讨LMS的重要性、应用案例及其在未来教育中的潜力。
01
为什么LMS如此重要?
上世纪90年代,英国开放大学使用由SoftArc公司开发的FirstClass在欧洲开展在线教育,这通常被定义为第一个现代的LMS。
LMS泛指“用来管理教务、文案、跟踪、报告和落地教学课程或培训内容的软件应用”,
主要作用是“帮助教学者把教学材料传递给学习者,管理考试或者作业,跟踪学习者学习进展以及管理整个学习记录过程”。
为什么LMS如此重要?因为LMS是支持学习方式变革的必然选择。随着新技术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更迭不断加快,人们在学校所获取的知识,已经不能使他们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教育体系必须做出调整,培养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斯坦福大学,有一个著名的《Stanford2025》计划,它的设计,完全颠覆了我们对高校的认知。
开环大学是《Stanford2025》中最关键的计划之一。常规情况下,想接受大学教育,需要在大约18岁时考入一所学校,并在这里完成四年的学习。而在开环大学,入学者可以是18岁的高中生,可以是已经进入职场的中年人,甚至可以是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学习时间不是固定的,学习场所不是固定的,学习方式也不是固定的。
反观国内,终身学习的培养目标,对我们的教育改革提出了两点要求:
第一,打破“讲课+作业”的教学模式,探索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第二,必须建设混合学习环境,以满足“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学习需求。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地平线报告》,总结高等教育的技术发展趋势。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李艳教授及其团队针对《地平线报告》中的“关键技术与实践趋势”,绘制出其近三年的变化。
可以明显看到,混合学习模式和混合学习空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趋势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混合学习,并不只是线上和线下学习的融合,更是正式(校内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校外学习)的融合。只有进入到非正式学习,才是真的进入到了以个人为主导的终身学习。因此,需要新型的LMS系统,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跨组织学习管
理。
LMS的应用程度,由浅入深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1)基本应用:大幅度提升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管理效率、作业和课外实践的管理效率,以及评价与过程性数据的管理效率,大幅度改善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实施和管理繁琐复杂的问题。
2)深度应用:大幅度提升课程实施效果,践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对话协作学习,大幅度改善教学评一致性的复杂环境及其实施压力。
3)极限应用:可以以学习者为中心,大幅度提升正式课程和(网络)开放精品课程、
非正式课程的融通性与个性化的育人效果,以多种学习范式赋能学习者终身发展、全人发展。
02
LMS:推动课程创新与无边界学习
LMS,正在推动高校的课程创新。
一个典型案例发生在美国UBCUs。UBCUs使用LMS系统BlackboardUltra进行课程设计,将丰富多样的课程材料和学习活动按周搭建好,完整提供了学生学习目标、作业、评价内容和学习材料等信息,这有助于让线下学习和在线远程学习的学生弹性选择各种演示模式,促进他们更专注地进行学习。
在一段时间的改革后,校方发现,此前困扰他们的学生学习和出勤率问题,都有所改
善。学生尤其喜欢使用LMS平台里的社交注释工具“Hypothesis”,他们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文本、音频、视频、网站链接或图片对页面空白处的阅读内容进行评论或键入问题答案,供每个人查看和回复。学生还可以随时访问LMS课程网站中的所有活动,以重新访问材料或继续对话。
当学习选择性更丰富更社交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分享欲望,让学生在适应新的学习模式的同时也积极成为参与者。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提出:“OMO教学模式聚焦于教室、学校、家庭和其他教育场景等实体空间之间的无缝对接学生在家、在学校以及外部现实环境中均可获得工具和资源支持。”
无边界学习,也正在,随时随地发生:
场景一:北京某知名高校。考古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开始了今天的第一节课——《中国考古学》。做完开场白后,老师邀请了一位远在1878公里外的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的考古专家,远程实时向同学们分享三星堆文物考古知识,展示博物藏品,并进行了互动答疑。
场景二:纽约某知名高校。管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正在进行小组讨论,准备20分钟后上台汇报,跟其他小组PK,争取今天课堂成绩评优。学生们都带上自己的笔记本或
PAD,讨论过程持续上网查找更多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论证,同时在线查阅教授提前布置在LMS平台上的补充材料,并随时能在作业区查看其他同学的成品,给予评价。
场景三:新加坡某知名高校。Dr.Lam正在一场国际学术会议的会议现场进行研究成果报告,参会者有来到线下会场的学者和同行,也有在线来自于全球各地的学者和同行。
自从COVID-19在全球蔓延爆发后,Dr.Lam已经参加了无数次在线或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学术会议,对自己所带领的研究生,他也多是通过在线或混合式的形式进行常规授课、专题讲座和课题研讨,因为他的学生也有来自于中国、泰国、英国、美国、瑞士等不同地区的海外留学生。
场景四:埃及开罗。Tarek今年从开罗某知名大学毕业,目前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为了在毕业后能到自己心仪的外资企业,他从去年开始在EdX平台上选择全球顶尖大学提供的课程,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其中他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MIT)提供的“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微硕士课程,结业后可以取得该专业的“微证书”,为他将来转职做准备。
03
ClassInLMS:支持混合学习,服务终身学习
在中国本土,在线课堂是LMS系统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而随着混合学习模式在高校的深化,中国的LMS产品,也在显现其独特优势。
ClassInLMS开发时间达八年之久,在遵循学习规律的基础之上,凭借技术优势,支持众多功能:1)支持移动式学习;2)让合作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替代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学习的核心动作;3)具备各种在线协同的功能,比如可以流
畅地协同编辑文档;4)以个人为中心,真正满足个人纵贯一生的发展需求,使之成为终身学习者的知识中心、学习中心、社群中心与评价中心。
具体来看,ClassInLMS支持六种学习活动,分别是录播课、学习资料、课堂、测评、讨论、作业。每个教学活动都可以关联素养能力评价,评价标准由教师提前设置,根据教师设置的素养能力指标,学生也可以明晰,这门课主要是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接下来,ClassInLMS还将开发基于AI与大数据的知识图谱等新模式。
在ClassIn的班级里,教师建立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开始学习之旅。这种模式可以完成:
1)从课堂设计到课程设计。
以往教师做的教学设计只针对课上的45分钟,而在ClassInLMS中,教师做的是课前-课中-课后的设计,很多教学活动其实是在课外进行,是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的混合。
而且,ClassInLMS可以联通课程共建共创社区TeacherIn,课程设计不再是老师单枪匹马完成,而是可以和其他老师共建共享,实现课程创新。
2)从教的设计到学的设计。
在教学中,有一个问题长期困扰着老师,那就是为什么做了大量练习,但学生还是学不会,或者当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时,还是不知道怎么解决。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是站在教的角度设计,而实际上,“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学习只有在学生自主建构
(学生独立学习)和社会建构(老师和同学间的对话、同学和同学间的对话)经验或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因此必须从教的设计转向学的设计。
ClassInLMS的设计正是以学生的视角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有个人学习的认知地图,知道:一.目的地是哪里——学习目标已经设置好;二.如何到达目的地——学习任务和活动非常清晰;三.是否已经到达目的地——测验结果可以帮助判断;四.为什么要达到这个目的地——教师在设置单元学习内容时会告知学生。
3)每个学生可以有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别的。在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很难真正实施分层教学。但在ClassInLMS中,除了直播课,学生有大把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比如,如果对录播课理解程度不够,可以多看几遍;如果有问题需要和别人探讨,可以自己发起讨论在同步学习之外,学生大部分时间其实是按照个人的学习
节奏在进行异步学习。
而且,学生不只可以加入自己所在的班级,还可以加入任何一个他感兴趣的组织开展学习活动。ClassInLMS实际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终身学习空间。
4)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过程数据体系。
前面已经提到,ClassInLMS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可以关联素养能力评价。目前大多数的数据过度集中在课堂的行为数据,而不是基于学习路线的数据,用来考勤可以,指导教学意义不大。ClassIn则可以提供完善的基于素养的评估数据功能,并正在开发AI大数据学习评估系统。
5)实现线上线下混合的合作学习和PBL教学。
同Canvas、Blackboard、Moodle等海外产品相比,ClassIn的LMS系统,采用了最新的协同文本、实时通信等技术,在合作学习、混合学习方面领先于其它产品,教师和学生可以流畅地协同编辑文档。ClassInLMS单元结构的设计模式,也契合开展PBL教学的需求,教师可以嵌入多个学习任务以支持一个“项目”的完成,课程设计的整体性更
强。
根据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者在采取“讨论、实践、
教授给别人”等主动学习策略时,对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会更高。ClassInLMS可以有效支持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并开展实践,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实践能力。
图源 the peak performan cecenter
结束语:
LMS作为教育技术的杰出代表,正引领着教育体系的深刻变革。从基本应用到深度应用,再到极限应用,LMS不断拓展着教育的边界,让学习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LMS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共同期待LMS在教育领域的更多创新与应用,为人类的知识传承与智慧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
1.李超周泓《学习管理系统综述和发展趋势展望》
2.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2022年度IT十大议题:我们应有的高等教育》
3.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彻底颠覆现有高校教育模式》
4.崔允漷《何为“学历案”?》
5.卢明《落实核心素养,单元学历案如何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