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诉求下高质量发展对高职教育研究的新要求

3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在“职教20条”及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引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得以明确阐述。一是它明确了高职教育是一种独特且享有“同等地位”的高等教育类型,强调了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居住轻重的地位。二是高质量发展注重构建纵向衔接与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特别加强了职教本科的建设。三是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紧密合作成为核心要素,旨在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四是推进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包括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构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等,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五是中国职教国际品牌的塑造,旨在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其最终目标指向了建设技能型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因此,强化高职教育研究,提升研究水平,不仅是对时代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内容图片


一、学术理论研究

建设“类型化”的高职教育,需就高职教育的规律开展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包括办学、管理、教学和人才培养规律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职教20条”也要求“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及时总结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制度模式。”由此,高职教育研究的首要方向是开展学术理论研究,进行高职教育规律的理论探索。


二、院校研究

当前,知识越来越从远离应用到关心应用和需求转变,应用性逐渐凸显,高教研究同样如此。潘懋元先生认为,作为应用性特征鲜明的高教研究,若不能与教育实践、决策建立起相互依存的亲和关系,很容易陷入“知识乌托邦”而孤芳自赏。高职院校高职研究机构也应强化应用和实践问题研究。院校研究作为一种“基于本校”的应用型研究,具有数据源于学校、结果应用于学校的特征,已成为西方尤其是美国高校决策与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而在中国高教领域,院校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0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建立院校fazhan研究中心是其发展的里程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当前正逐渐走向成熟,但其在高职院校发展较为缓慢。随着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应强化院校研究,为所在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循证支持。


三、政策与决策咨询研究

学术研究是决策咨询的基础,决策咨询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当前,以新型智库建设强化政策研究,发挥高校的决策咨询服务职能,是高校服务政府部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面向。高职教育领域发展的强政策推动性,要求强化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并以决策咨询研究实现成果的转化。《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提出“形成一批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标准”。“职教20条”也要求“提出重大政策研究建议。”因此,强化政策与决策咨询研究将是高职教育研究功能发挥的重要领域。


四、行业人才需求研究

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分析行业企业发展态势,进而探究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能够确保产教融合的深入,并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职教20条”要求“分级分类编制发布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报告、行业人才就业状况和需求预测报告”,也体现出对于行业人才需求研究的诉求。有学者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预测应从体系、主体、方法和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然而,传统的行业人才需求研究主要由高职院校各系部完成,往往比较零散,科学性不强。随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高职教育研究应以专门机构形式,聚焦行业人才需求状况,贴近行业开展研究。(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1期)


发布于:2024年11月25日 16:15:4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