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的教学设计:聚焦教学评价的创新设计"
一、教学评价的重要性阐述
教学评价乃依据教学目标之要求,遵循既定规则,对教学效果进行描述与评定的过程,亦可视为衡量教学与学习达标与否的关键步骤。作为教学流程中的核心环节及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审视并促进教与学的质量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学效果成为评价的直接对象,而教学目标则构成了制定评价标准的核心基准,评价者据此标准来评判教学的价值高低。
二、教学评价的作用概览
教学及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显示,教学评价在提升教学效能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衡量尺度与参考基准。其作用可细致归纳如下几个维度。
(一)鉴定功能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学校学生需要达到职业资格标准,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才能够顺利就业。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不但通过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对教学活动产生导向作用,而且同时完成了对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鉴定。
(二)诊断功能
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借此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问题。全面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且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好的原因,如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中哪方面的因素是主要的。就学生个人来说,主要是由于智力因素,还是学习动机等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教学评价如同体格检查,是对教学现状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诊断,以便为教学的决策或改进指明方向。
(三)激励功能
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和强化。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这是因为,较高的评价能给教师、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即使评价较低,也能催人深思,激起师生奋进的情绪,起到推动和督促作用。
(四)调控功能
在教学系统中,评价的结果是一种反馈信息。这种信息可以使教师及时知道自己的教学情况,也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习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从而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教师据此修订教学策略、完善教学指导;学生据此变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教学评价有利于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随时得到反馈调节的可控系统,使教学效果越来越接近预期的目标。
(五)教学功能
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数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甚至产生飞跃。例如,测验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它要求学生事先对教材进行复习,巩固和整合已学到的知识技能,事后对试题进行分析,又可以确认、澄清和纠正一些观念。另外,教师可以在估计学生水平的前提下,将有关学习内容用测试题形式呈现,使题目包含某些有意义的启示,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获得额外的学习经验或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六)管理功能
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比一般行政性、经验性的教育管理功能有更大的优越性。因为教学评价所具有的管理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一系列严密操作程序的基础之上的,其言之有据,非一般的行政命令和狭隘经验所能比。另一方面,教学评价过程中所获得的教育信息,所得出的评价结论,是教育研究不应忽视的重要原始素材。教学评价本身具有教育研究上的价值。教学评价是一种严肃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评价的方法、评价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评价结果的处理与反馈等皆与教育研究有诸多相同相近之处。
三、教学评价的分类
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按评价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一)相对评价
这种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中建立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对学习成绩的评定通常是以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基准,以个人成绩在这个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针对相对评价进行的测验一般称做常模参照测验。它的试题取样范围广泛,命题方式直接明确,测验成绩主要表明学生学业的相对等级。由于所谓的常模实际上近似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自然形成了正态分布。
利用相对评价来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效果是良好的。其缺点是基准会随着群体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易使评价标准偏离教学目标,不能充分反映教学上的问题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二)绝对评价
这种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基准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其优劣。教学评价的标准一般是教学大纲以及由此确定的评判细则。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做标准参照测验。它的试题取样就是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测验成绩主要表明教学目标达到的度,这种测验的成绩分布通常是偏态的,如低分多高分少,为正偏态,反之则为负偏态。
绝对评价的优点是评价标准比较客观,如果使用得当,可使每个被评价者都能看到自己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以便不断向标准靠近。另外,教学管理部门通过这种评价,可以直接鉴别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它的缺点是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容易受评价者的原有经验和主观意愿的影响,也不易分析出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
(三)自身评价
这种评价既不是在被评价群体之内确立基准,也不是在群体之外确立基准,而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
自身评价的优点是尊重个性特点,照顾个别差异,通过对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判断其学习的现状和趋势。但由于被评价者没经过与具有相同条件的其他学生作比较,难以判定他的实际水平和差距,激励功能不明显。因此,在实践中常需把自身评价和相对评价结合起来使用。
(四)诊断性评价
这种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和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准备状况,判断他们是否具有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使教学活动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教育中的“诊断”是一个范围较大的概念,除了辨认缺陷和问题,还包括对各种优点和特殊才能的识别。因此,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设计出可以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并分别将学生置于最有益的教学程序中。
(五)形成性评价
这种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进行得比较频繁,如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后的小测验。形成性评价一般又是绝对评价,即着重于判断前期工作的达标情况。
教学设计活动中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如对新的教学方案进行评价通常是在该方案的试行过程中进行的,目的是为修改该方案收集有力的数据和资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
(六)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目的是验明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较大成果做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和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价。
(七)流程评估
流程评估侧重于审视实现目标所采用的策略与手段的有效性,这一过程通常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与教学活动中同步进行。它倾向于执行具有改进空间的形成性评估的功能,同时也负责在教学进程中,对时间管理、成本投入以及学生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总结评估。
(八)效果评估(产出评估)
效果评估(产出评估)主要聚焦于计划执行完毕后的最终成果或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它主要承担总结性评价的职责,但同时也能为形成性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反馈。
(九)质性评估
质性评估侧重于对评价对象进行“性质”上的深入分析,它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深度思维加工。其评估结果通常以描述性材料的形式呈现,量化程度较低或几乎不进行量化处理。此评估方式更适用于对成果或产品的深入分析,尤其强调对过程及相互间关系的动态考察,旨在揭示变量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十)数量化评估
数量化评估是从数量的维度出发,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手段,从纷繁复杂的评价数据中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然而,定量评估的指向与范畴需依赖于定性评估来明确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