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院校'三全五育'育人模式的策略探索"
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时,需深入探究教育规律,紧密贴合职业教育的独特性质,并将专业方向的特色融入其中,旨在构建一个主体与客体间互动频繁、时空交织的育人环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无疑是这一育人格局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致力于构建“三全五育”的育人体系,这已成为其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向和价值取向。在此过程中,学校党委必须勇挑重担,成为改革实践的引领者,携手企业共同前行,并引导家庭参与其中,共同为“三全五育”的育人新路径保驾护航。
一、引领航向:指明育人道路,稳固教育根基
在推进“三全五育”体系构建及综合育人改革实践的征途中,高职院校需深刻认识并承担起作为教育“引路人”的角色与职责,坚定社会主义育人导向,稳固教育的基石,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凸显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1.强化党建引领,促进职教育人深化
依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在推进“三全五育”育人模式的实践中,高职院校需将“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与顶层设计相结合。“三全五育”育人模式是一个兼具动态性与系统性的整体,既需要资源的系统整合,又要求系统的灵活运作。因此,学校党委需全面把握,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汇聚“三全育人”的强大合力,积极打造众多标杆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在育人、组织方面的引领作用,推动“三全五育”模式深入实施。具体而言,需切实执行全员、全方位育人的要求,通过领导书记亲自授课、将党史国情融入课堂等方式,展现理论的魅力,发挥理论的效能,以党的理论与历史为“五育”融合注入强大动力。
2.充分发挥教师力量,支撑育人框架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承担教书育人的核心任务,在“三全五育”模式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是现代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关键支撑点。在学校教学育人过程中有两支核心队伍,一是专任教师队伍,二是辅导员队伍。关注教师成长,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是发挥“三全五育”育人成效的关键。应该通过“五育”打破不同类型、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学科壁垒和专业壁垒,充分发挥全方位育人机制作用,助力育人和育才双重目标实现。
3.进行课程改革,优化育人载体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载体,高职院校落实“三全五育”育人模式,要在坚持职教特色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一方面,进行思政课程改革。思政课程是思政教育的核心课程,也是“五育”融合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程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坚持理论引导、劳动实践;坚持第一课堂主导、第二课堂补充;实现“思专融合”,利用思政教育赋能专业素养培养。另一方面,大力落实课程思政改革,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有机结合专业课程,将“五育”与专业相融合,全方位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
4.优化教学评价体系,驱动育人效果发挥
教育评价是教育实施过程的“指挥棒”。要想充分发挥“三全五育”模式作用,教学评价体系优化势在必行。首先,多元化评价主体参与是关键。因为教学实施过程是持续不间断的,教育参与者是多元化的,所以,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是多元化的,应形成客观评价框架。其次,教育目标决定评价标准,所以要拓宽评价的维度,切实结合德智体美劳五维教育目标展开教育评价。再次,教育评价要注重过程性和动态性。教育实施是一个过程,因此整体的评价应当持续整个教育实施过程,突出评价的灵活性和科学性。最后,教育评价是双向驱动的行为,建立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双向评价通道,才能更好地保证评价的客观性。高职院校在落实“三全五育”育人模式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评价导向,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助航远行:明晰价值定位,实现育人功能
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决定其是直接面对经济社会、服务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培养适岗的“职业人”,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中,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重点应用,企业也自然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和学生成长的“助航人”。
1.“引进来”:校企联合,以职业促教育
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成为现代合格职业人的必备素质。相较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有着鲜明的职业特色。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特别注重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学校牵头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大力扩展企业合作项目,以项目促教学,落实“德智并施、劳智结合”育人理念;二是高职院校应当增加“企业导师”岗位,让真正的一线职业人才常驻校园、现身说法,以实现育人目标;三是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根据社会分工新方向、产业发展新需求、企业用工新要求进行专业课程改革。
2.“走出去”: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以实践促成长
实习实训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色。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不仅要引导企业进校园、融课程,而且要在学生走出校园时持续开展教学育人活动。一是实习企业要自觉发挥育人功能,为学生提供正确价值观引领和职业观塑造,切实成为全员育人的落实者;二是企业要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学生走出校园并不意味着育人过程的中断,企业要接力育人工作,发挥工学一体育人实效,引导学生通过劳动认清人的本质和价值,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三是高职院校要鼓励专职教师进企业,使其通过挂职锻炼、企业服务等参与企业发展,深入了解产业、行业,辅助企业育人,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立体育人环境。
三、护航行稳:营造良好环境,实现隐性育人
当前,中国教育已经进入家校合作育人的新时代。家庭教育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时空缺位,并为“三全五育”的落实提供基础保障。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是子女成长忠诚的“护航者”,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
1.打造“家校联盟”,指导家庭教育
“家校联盟”是以学生为纽带,连接家庭和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沙龙、家长学校等形式实现家校共育,服务家庭教育的教育共同体。“家校联盟”旨在增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并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弥补学校教育的时空缺位。相比初等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家校沟通是存在缺位的,而在高职教育中,这种缺位尤为突出。高职教育由于学制较短以及职教特色,学生在校时间短,培养方式明显区别于普通教育,所以在职业教育中打造“家校联盟”,必须围绕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以学业和职业为基础,营造全环境育人氛围。
2.确立教育宗旨,凝聚家校力量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虽性质各异,在目标、内容及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二者能够相辅相成,共同激发教育的最大效能。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家校合作已成为推动教育教学进步的重要诉求,也是职业院校实践“三全育人”理念的必然要求。构建家校沟通的桥梁,首要在于明确教育目标,“三全五育”的教育理念正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核心纽带。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既是教育的终极追求,也是家长的深切期望。高职院校可将“五育并举”作为家校合作的核心理念,以此凝聚双方的教育力量,延长教育的持续影响力,确保育人成果的稳固与持久。
3.弘扬家庭美德,营造教育氛围
家风家训,宛如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人的品格,产生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及政治观等教育精髓,能够与“三全五育”的育人体系实现深度对接与融合。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补充,不仅要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更要彰显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传承并弘扬优良家风,是家庭教育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在家庭中,家长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子女的品德与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