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生态学原理的产教融合型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建设路径探索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的内涵特征
(一)产教融合催生职业教育混合式教学新生态
产教融合深刻体现了“教育”与“产业”间的高度融合,是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无缝对接、共创共赢的典范。随着职业教育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转型,传统混合式教学已难以满足需求,产教融合催生了职业教育混合式教学的新生态。
这一新生态重构了教学模式,融合线上线下的优势资源,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平台及多媒体设备等多方因子紧密互动,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职业院校与企业携手,共同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体,实战项目的融入确保了教学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促进了人才供需的和谐平衡。
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为优质混合式“金课”的培育提供了肥沃土壤,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持续优化这一生态系统,职业教育将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的内涵特征
随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应具备教育、产教融合以及信息化教学三个维度、五个方面的特征,以助力于实现职业教育“德技兼修”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1.思政融合,实现价值引领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教育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开展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思政教育则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课程建设是学校实施教育的核心环节。因此,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的首要原则是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有机融合思政,实现价值引领。激发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动机转变,由“学为小我”向“学为大我”的志向升华。
2.市场导向,强调职业特性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职业特征是职业教育与生俱来的本质特性,也是其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核心特性。混合式“金课”作为职业教育培养学习者职业胜任能力的重要载体,从课程的开设、建设以及实施,都必须紧跟时代行业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要求为标准,以工作项目为驱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方式,高标准地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断驱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
3.理实一体,坚持能力本位
职业教育不是“坐而论道”的纯学术教育,而是培养“起而行之”的“能力本位”教育。职业教育不仅强调对学习者岗位技能的培养,让其能快速适应对口的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让学习者具备职业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源泉,也是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的核心宗旨。因此,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培养学习者的能力为本位,坚持理实一体,将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实践训练,培养提升学习者的职业能力以及高阶应用迁移能力,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4.多维互动,促进智慧生成
智慧是分析、判断、思考、创造等能力的综合运用,是灵活、科学、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智慧生成是个体思维由低阶向高阶跃进的复杂过程,而其中思维的碰撞是智慧生成的重要环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曾提出大学课堂教学的五重境界,分别是安静、回答、对话、批判和争辩,并指出善于进行批判和争辩的学习者,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更易于成为独立思考、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智慧型人才。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拥有线下课程面对面直接交流的优势,也拥有线上课程的多样化互动途径,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维度、多方位的互动交流空间和体验,更利于激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促进智慧生成。
5.精准施策,优化教学管理
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可充分发挥技术深入教育教学应用的优势,借助技术实现对学习者学习风格偏好、学习过程、学习行为以及学习结果等的客观记录和分析,从而对学习者学习的总体情况做出精准评价。结合线下面对面互动交流的优势,可以让教师有效采取富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手段,从而对学习者实现精准地“对症下药”,突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不足。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是能够实现对学习者个性化、精准化教学的优质课程,有助于实现教学管理和教学成效的最优化。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的建设路径
教育生态学突出整体价值、重视过程动态,追求持续发展的内核思想为职业教育课程的建设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关联的研究新视角。在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培育建设职业教育混合式“金课”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完善生态系统环境,加强课程建设保障力度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生态环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到制约和调控作用。因此,建设好混合式“金课”必须要完善生态系统环境。第一,要完善政策。尽管国家层面已经发布了许多产教融合相关的政策,然而具体如何操作和实施仍旧比较模糊。因此,不同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制订更为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而为产教融合背景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第二,要完善设施。学校的网络环境、教学平台等信息化基础建设是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基础,决定着混合式课程建设的成效。因此,各职业院校必须加大经费投入,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保障学校网络畅通无阻,教学平台稳定安全,从而为混合式课程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第三,机制要健全。混合式课程的建设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学校相关部门应把混合式“金课”建设纳入学校教学重点工作,完善课程建设的顶层和制度设计,制订具体的落实举措,做好监督评价,确保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二)平衡生态系统结构,有机融合企业生产实战项目
教育生态学认为,一个平衡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需要处于不同生态位的各因子各司其职、协同进化。然而在职业教育混合式教学新生态系统中,校企生态位失衡,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因此,需要努力实现系统结构的平衡,促进混合式“金课”的建设。职业院校要参照国家政策,积极创设有利条件推进校企合作。盈利是企业的核心诉求,只有当校企合作满足企业利益需求时才能激发其参与动力。企业生产实战项目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点,高质量的混合式“金课”建设必须匹配对接企业生产,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等要有机融合企业真实生产项目,以此为载体和驱动导向,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优化系统“限制因子”,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系统只有各因子协调发展,整个教育系统才能呈现出最佳的发展态势。各职业院校要持续推进和深化“三教”改革,不断排除系统中“限制因子”的影响。一是要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加强从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的力度,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理念,让教师始终保持对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探索的热情。二是加大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力度。数字教学资源是师生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混合式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院校要做好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计划,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创新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的方式和手段,不断提升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规模。三是深化技术应用创新混合式教学。要充分运用技术手段解决教学问题,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获得逼真的学习体验,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学生学习智能分析和评价。
(四)打破“花盆效应”壁垒,构建校企协同智慧共享平台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如果学生一直局限于单一的环境中学习,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就会出现不适应。构建校企协同智慧共享平台为规避这种“花盆效应”提供了有效路径。在开展混合式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依托智慧共享平台,在师资、人力、设备方面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方式,探索“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校内教师与企业巧匠相辅成,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工作项目相融合,能力培养与技能鉴定相对应,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的“六维度”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并在混合式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依托智慧共享平台,实施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指导培育学生,共同监测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效,从而共同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的“共制—共育—共评—共促”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五)遵循生态竞争机制,推进课程建设质量评估实施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竞争是推动教育生态系统个体与群体进步的重要动力,良性竞争能激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潜能,提升教学质量。响应教育部号召,职业教育混合式教学生态系统亦需遵循生态竞争机制,致力于“金课”建设。
为此,构建全面、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该体系应具备可操作性,涵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及评价过程动态化三大核心要素。这一“三化”标准的实施,不仅符合教育生态系统的竞争规律,还能有效促进“以评促建”,为混合式“金课”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通过持续优化评价机制,职业教育将能更精准地把握市场动态,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