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教学目标,是高质量教学设计的关键

42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起点,它决定了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成果的评价。确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因为它为整个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和重点。虽然在教案中,教学目标常常被简洁地概括为一句话,但要确保其表述既准确又有效,需要关注多个方面。


在编写教案时,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常见的错误包括:


一、教学目标主体不正确


在表述教学目标时,有些老师会采用““使学生……”“让学生……”“培养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等句式,这种表述虽然没有直接指出行为主体是教师,但是根据语境可以推断出实际上表达的意思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教师让学生怎么样,体现的是教师在主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


这种目标表述实际上是体现教师的教学预期和教学打算,是从教师的视角出发,反映出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说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什么”和“如何学”。这样的表述方式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相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表述,句式比如“通过学习……,能迅速说出……,能分析归纳……”“通过练习……,能掌握……”等,目标的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在理解逻辑上一定要能够判断出行为主体是学生。


二、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明确


除了上述情况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明确,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来回切换。例如“通过分析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这种表述可能会让人混淆,因为不清楚是教师在分析,还是学生在进行分析。这种表述不是句式问题,也不是说法问题,而是可以体现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或者没有完全理解“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观点。


三、教学目标描述不准确


(一)缺乏限定词

教学目标的表述如果过于空泛,不具体,往往是因为缺乏对这些目标的限定条件。例如,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时,这些目标虽然看起来没有错,但如果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就会显得笼统,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可以改成“能通过市场模拟和营销竞赛,培养市场营销创新思维和战略规划能力”。


这些目标表述的问题在于,它们没有明确指出在什么样的教学环境下、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这些目标。没有这些限定性条件,目标就像是空中楼阁,缺少实现目标的具体方式,教学过程中自然也就难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目标可以被用于任何课程中,实际意义不大。


学生在一堂课上的学习成效,是在特定的教学条件和情境中,通过具体的行为和表现体现出来的细微进步。只有结合教学知识点明确了这些限制性条件 ,教学目标才不会被夸大,教学评价才能更加具体和有操作性。同时,这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深入地挖掘和利用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二)缺乏目标达成表现程度的表述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没有写明学生要达成教学目标的表现程度。表现程度词语是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或者学习结果达到的层度,如果教学目标里面没有这些词语,很难去确定学生要达到的明确的学习水平,教师也没有办法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了。比如“掌握Python程序编写的基本方法”这个能力目标其实是不容易衡量目标是否达成了,因为“掌握”这个词还是很宽泛,什么程度才是掌握呢?想要目标可评可测,可以改成“掌握Python程序编写的基本方法,编程作品能正常运行,没有语法错误。”


一般来讲,比较理想的目标表述是将“了解”“理解”“领会”“掌握”“学会”等这些内显的、不易检测的、描述学生心理过程的状态动词,跟可以检测的行为动词结合起来,比如“说出”“写出”“描述”“编写”“解释”“运用”等。


以《市场营销》课为例,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描述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模型。

能够识别并解释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和消费者行为模式。

能够运用市场调研工具和方法,收集并分析市场数据。

能够运用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策略来制定营销计划。

能够分析消费者行为,识别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和偏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通过案例研究和实际项目,学会如何应用市场营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通过模拟市场环境,制定和执行营销计划。

能够通过参与市场调研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能够通过使用营销分析工具和软件,提高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市场营销职业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

理解市场营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能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践行诚信、公平竞争的原则,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

以上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发布于:2024年10月16日 16:04:4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