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获奖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成功秘诀!

26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会在课前分发学习任务清单,让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自主学习新知识,并将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以便向教师寻求帮助。在课堂上,教师集中解答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问,并通过多种方式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相应难度的作业,促进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同时会在线上平台解答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元化的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激励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优质的教学成果。但是,要实现这种教学模式的最佳效果,以下教学准备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一、与学生沟通

学生需要理解以及接受了混合式教学理念后,才会形成学习内驱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开展混合式教学之前,教师要向学生阐明混合式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优势、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这些步骤的目的与意义。只有当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了清晰的理解,他们才不会对教学安排感到迷茫,愿意遵循指导,积极完成课前自学任务,并在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中主动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在课后也能自主有效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

二、全面了解学情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一定是建立在学情之上的。课前的学情分析,一般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1. 学生对先修课程的掌握情况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学生对先修课程的掌握情况。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学生对几何学、工程材料学、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先修课程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他们对本课程的理解和学习效果。如果发现学生在几何学方面存在基础不牢固的问题,教师应在讲解机械图纸的绘制、尺寸标注和公差配合等概念时,引导学生复习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2. 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完成的课前自学测试结果来了解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基于课前这些信息,针对性地设计课堂讲解,补充讲解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盲点。同时,还可以调整小组讨论内容的难度,设计难度进阶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在问题讨论中获得成就感和学习效果,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3.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反馈自学阶段的难点疑点,以此来了解他们尚未理解或理解困难的内容。随后根据学生反馈来确定课堂上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对这类知识学生通常都会感兴趣,从而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解。

4. 学生偏好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

在课前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偏好的学习资源(比如微课、在线开放课等),学习动机(内在动机比如兴趣、好奇心;外在动机比如奖励、评价)以及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程度或对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喜好。基于这些信息,选择更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课中讨论问题设计

合作学习是大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在掌握基础概念后,通过小组讨论来分析和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讨论中,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启发,能够听到不同的观点,从而全面地分析问题,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小组讨论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复杂问题,还能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且在没有教师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创造性思维。

想让课堂讨论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讨论题目的设计很关键

学生在讨论中对知识的内化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讨论的题目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优势,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是课堂讨论成功与否的关键。例如,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直接让小组进行讨论,可能会因为问题的复杂性而难以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更易于找到切入点的问题,让每个小组专注于一个小问题,那么每个小组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合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帮助全班学生全面理解整个复杂问题,从而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

2. 充分发挥教师在讨论中的引导作用

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讨论能流畅进行。如果发现学生的讨论偏离了主题,要进行引导和纠正。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成果,进行小组汇报,这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后教师再进行点评,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并指导学生使用知识图谱等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结构化和可视化处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长期记忆,实现知识的内化。

四、课后作业设计

教师所布置课后作业的质量将会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产生重要影响。课后作业应超越简单知识重复的层次,将重点放在拓宽学生的思路与眼界上。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作业可以包括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特别是那些存在设计缺陷或导致故障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后形成分析报告。学生通过缺陷案例的分析,能够识别出设计中潜在的问题和错误,从而在实际应用中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以上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发布于:2024年10月16日 16:00:5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