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产教联合体:高质量构建的理性策略与路径探索

26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其多维功能深刻回应了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它根植于产业园区,实体化运作,集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与经济促进于一身,彰显了多元主体协同的力量。然而,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构建符合区域实际的产教联合体面临诸多挑战,实践偏差时有发生。为此,深入审视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多维建设面向,确保其与区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协调,满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推动区域职教特色化发展,并助力个体职业生涯的全生命周期成长,成为实现高质量产教融合的关键所在。

一、适应区域“双循环”发展格局调整的需要

区域“双循环”至少存在区域内循环、区域外循环两层地理边界,两者相互促进、彼此共生。从实践视角看,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区域经济结构变革背景下对新发展格局的回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我国经济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对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做出的新探索,表现为在深度融合的发展结构体系内,形成和建立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办学格局,畅通适合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技能形成通道。从结构关系看,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实现区域“双循环”发展格局调整的重要推动力,表现为以下三个维度:

第一,以调和内需为目标,疏通区域经济循环的现实堵点。一方面,市域产教联合体通过紧密对接产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产业链、岗位链、专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多链条的紧密衔接。市域产教联合体可以提升生产资料的系统化和体系化水平,增强职业教育对产业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市域产教联合体通过调整现有人才培养资源和结构,快速实现职业教育与新兴发展产业、职业人才与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有效对接。同时,市域是以技能为导向的办学联合体,通过以技能为核心的教育设计和人才培养,对区域内重视技能、认可技能、弘扬技能等风尚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第二,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导向,重塑区域经济新形态。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要,是高质量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重要任务。从结构上看,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办学实体,既包括政府和职业院校,也包括相应的行业和企业。各参与主体通过贡献资源和分享要素,建构彼此间共生共长的组织关系,同时通过共同研究,助力本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变革,最终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第三,以丰富技术文化为实践,培育区域经济新动能。市域产教联合体是集多元文化为一体的文化实体,既包括企业文化、院校文化,也包括行业文化、产业文化、行政文化等。参与主体通过彼此间的文化融汇,丰富区域文化结构,形成相应的育人文化,进一步丰富技能文化。

二、服务区域技能型人才结构优化的需要

技能型人才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区域技能型人才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是高质量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首要目标。从区域人才结构看,技能型人才区域流动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互动循环关系,地区经济差异是技能型人才区域流动的动力因素,技能型人才集聚又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市域产教联合体通过各方资源的有效互通,更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主要表现为以下三重逻辑:

第一,市域产教联合体以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塑造为主要目标,这必然要求它以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为主要参照,正确回应区域技能型人才结构的需要。从实践层面看,市域产教联合体主要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起点和过程两方面发挥作用。前者指向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起点公平,要求在起点上注重面向区域人才,即确保人人皆可求学。后者通过对技能型人才成长基础和基本生态的组建,实现个体处处可学和时时能学,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个体技能形成的基本效率。

第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以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为主要导向。崇尚技能、重视技能、认可技能等是技能型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一方面,市域产教联合体通过对区域现有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来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资源和职业教育结构的优化,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认可度。另一方面,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办学实体,表现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横纵贯穿。横向表现为产教联合体对不同主体的兼容和吸纳,纵向表现为市域产教联合体与不同教育类型的贯穿。总之,市域产教联合体通过对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和机制的横向和纵向衔接,畅通技能型人才成长道路。

第三,市域产教联合体以优化复合型人才成长体系为基本实践。从实践层面看,市域产教联合体通过建设高效协同的产教关系,实现专业与行业之间的高质量衔接。同时,各参与主体通过共商人才培养制度等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需结构的平衡。

三、顺应区域职教类型化特色改革的方向

类型化指向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本体,是对职业教育如何、以何种姿态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本质追问。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在助力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于重塑现有区域职业教育的办学生态,实现区域职业教育的类型化发展。它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导向的教育定位,从以知识、学理为中心向以能力、素养为中心转变,主要表现为四重内涵:

第一,培养目标类型化。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核心在于培养满足行业变化和市场经济结构调整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必然要求其在目标上坚持类型化,重在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核心命题。第二,培养过程的类型化。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偏重以知识为载体的逻辑性教学,对技能形成的基本逻辑关注不多,使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实践脱节。市域产教联合体通过面向产业、协同企业、联合政府等多重途径,指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灵活重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生态,高质量回答好“如何培养人”的基本问题。第三,培养方法的类型化。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核心的实践教育,这必然要求产教联合体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凸显职业性和技术性特征,通过对专业、课程、人才成长制度等的共商共建,依托职业和技术发展的特征,灵活探索契合个体技能形成的教育和实践路径,以类型化的实践定位和实践视野回答好“用什么培养人”的问题。第四,评价思路的类型化。类型化评价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建设的兜底工程。以类型为特色的评价方式是形成职业教育高质量教学体系的关键。市域产教联合体通过育人主体的多元化保障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通过实践的针对性确立了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标准,通过职业和技术守住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底线,最终通过类型化的评价体系展现了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路径的质量和时效。基于此,类型化评价既需要培养主体立足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也要充分尊重培养主体的主体性,更要以技术、职业、技能等的生成逻辑为参照,合理制定契合个体高质量生成的评价指标,系统回答好“培养得怎么样”的问题。概而述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需要顺应区域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并基于区域性和类型化指引,对区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目标、过程、方法、评价等进行生态性重塑和整体性审思,核心目标在于提升区域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适应性。

四、符合个体全生命周期成长的生成性需要

职业教育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实践,其职业导向的本质,深刻体现了对“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成长”的不懈追求。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借鉴全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将个体的职业发展细分为职业启蒙、预备、体验、丰富和完善五个紧密相连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对职业认知与感知的深化,共同铺就了个体职业成长的坚实路径。

在此框架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不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简单整合,而是成为了一个汇聚多元办学主体力量,共同促进个体职业完整成长的综合性平台。它要求各方紧密合作,围绕个体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针对性强、连贯性好的教育服务,确保个体在职业道路上能够持续成长、自我完善。因此,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是对职业教育本质要求的深刻回应,也是对个体全生命周期发展理念的积极践行。

第一,职业启蒙期是个体职业成长的基础期,其核心特征在于产生对职业的基础认知。该时期以家庭为主、其他主体为辅,既需要家庭教育的引导,也需要学校教育的正确启蒙。各参与主体应积极围绕儿童发展的身心特征,做好相应的职业启蒙。第二,职业预备期是个体职业成长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以学校和家庭为主导,表现为个体学习和理解职业基本理论。第三,职业体验期是个体职业成长的初成期,表现为个体从事相应的职业实践和职业体验。典型实践活动包括企业实习和学校实践,个体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实践确保了职业体验环境的真实性。第四,职业丰富期是个体职业成长的核心期。这一时期表现为个体通过系统的学校学习和实践积累,独立从事相应的职业活动,是个体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认可生成的核心时期,以企业、行业等为主体。第五,职业完善期是个体职业成长的归宿期。这一时期是个体将职业与自我进行融合,建立从一而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怀,形成为区域发展做出自我贡献的意志。这一时期应重视对个体职业的兜底和继续教育能力,以满足个体终身学习的需要。总之,建设高质量联合体,需要围绕个体的全生命周期成长需要,系统设计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资源整合、阶段划分、灵活教育等途径,实现个体和职业的深度融合,最终建设高质量市域产教联合体。


发布于:2024年10月11日 10:23:4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