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产教联合体: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与内涵解析"
探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将其置于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审视。回顾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历程,它首先聚焦于职教内部,致力于补齐短板,如提升办学条件、扩大发展规模、明确办学方向等,从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改革步入新阶段,转向教育系统内部,致力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并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类型。而今,职业教育已步入深化阶段,它紧密对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旨在建设职业教育强国,并推动社会由学历导向转向技能导向。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其核心体现在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坚持、对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精准把握,以及多主体协同办学的深入实践。这一发展的背后,蕴含着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旨在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与贡献度。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最新修订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更是将“产教结合”这一表述升级为“产教融合”,并多次重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与保障措施。这一转变,不仅彰显了国家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高度重视,也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提供了更为明确与有力的指引。
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跃,深刻体现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战略考量。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进程仍面临多重挑战:政策框架尚不健全且协同性欠缺,产教融合的组织架构薄弱且执行力不足,融合模式低效且成本效益不匹配,外部环境对产教融合的支持与激励亦显不足。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正是针对这些瓶颈问题,旨在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革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范式,破除体制与机制的束缚,强化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与适应性,确保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价值在于激活多元办学主体的活力,促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探索“政府—市场—学校”三方协同治理的新模式,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全方位成长搭建平台,推动职业教育人才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市域产教联合体应立足于产业园区,汇聚地方(地市)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多方优势资源,构建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科研机构支撑的多方联动机制,形成集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产业升级于一体的高效能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其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一、强化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二、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三、激发区域创新活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动态平衡与持续优化。
其具体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市域产教联合体由明确区域边界的多元主体构成。
从早期我国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开展订单班、冠名班,再到近年来建设产业学院、职业教育集团以及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等,均充分说明我国各界已经认识到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到职业教育建设中是满足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我国深化产教融合的最新载体,必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多方建设主体的参与。在这一新概念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市域”二字。对于“市域”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量:一是基于行政概念的拥有刚性地理边界的市级行政区域;二是基于地理概念的相较于省级行政区域的更小的地理空间。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区域一体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从区域发展中的产业链打造、人才要素流动等方面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刚性的市域行政边界内,而要在以产业园区作为统筹协同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考量重点产业的产业链空间布局,与邻近的多个城市形成一个围绕产业链、人才链的联合体,由此进一步延伸至教育链、创新链的完善。
第二,市域产教联合体具有立足区域发展需要的柔性发展目标。
市域产教联合体中“市域”一词的出现,不仅是在空间上对其进行了实践范围的重点划定,背后更是在强调区域一体化建设下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具备地域性和及时性两大特性的迫切诉求。因为对于一个区域而言,职业教育所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诸如技能人才供给、生产技术与工艺的优化等,往往需要具有一定的区域稳定性和获取便利性。所跨区域过大的组合,往往容易造成部分建设要求的流动性增强。正因如此,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目标的设置,必须立足所服务区域的发展全局。需要注意的是,市域产教联合体是由产业园区、企业、学校等独立机构组成。这就使得市域产教联合体只有在保证内部各个主体自身运行独立性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发挥其在区域发展中整合资源、协同各方的作用。对此,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目标要结合地方内部发展特色,以及内部各组织的优势特色,设置合适的目标。例如,以高新产业为主导的市域可以把技术创新作为联合体内核心建设目标,围绕核心目标进一步开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同时,要根据地方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建设重点进行及时的调整,进一步明确联合体内不同组织的角色定位。
第三,市域产教联合体具有实质性的资源协调和运行能力。
实质性的资源协调和运行能力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市域产教联合体不能仅仅停留在名单上的组建,而是要真正面向区域发展需求,把政府、园区、企业、学校等各个组织联合在一起,共同实现技术创新、人才供给、产业链升级等建设目标,加强区域在面临技术升级、市场变化等外部变化时进一步开拓市场、保证生产要素平稳运行等方面的抗风险能力。对此,市域产教联合体需要在内部建立“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利益链”的核心纽带,围绕这一纽带形成一系列合作项目、教学实践、实训场所等实体交互内容或者交互载体,形成常态化的运行机制,提升联合体面向区域发展的服务水平。同时,在联合体内部建设组织帮扶机制,加强龙头企业、优质学校等组织对联合体内部建设成效较弱组织的实质性资源帮扶,提升联合体适应区域发展的能力。
第四,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治理基石在于契约治理机制。这一机制区别于企业内部的刚性约束制度,它更加侧重于激发各参与主体的内在动力与积极性。同时,为规避过度依赖非正式人际关系和社会协调手段可能导致的合作不可持续性,市域产教联合体必须强调以正式的契约文书和制度框架为核心,确保组织管理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在构建过程中,通过契约治理,不仅明确了组织的目标与愿景,还运用制衡、激励、监督等正式管理手段,清晰界定各方成员的角色定位、权利边界与责任担当,以此推动产教双方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此外,契约治理还促进了组织结构的完善、产权关系的清晰、运作机制的健全以及运行效率的提升,逐步引导行业、企业、学校等多元主体间的互动从依赖人际关系或刚性制度转向更为自然、自发的协作模式,实现产教融合的深度、广度与持久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