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教赛国赛作品到底应该看哪些地方才更容易获奖?
观摩学习优秀的比赛获奖案例往往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思考和感悟,也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就像青教赛,反复观看每个获奖教师的视频,了解她们的讲课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只是囫囵吞枣地看,不然看多少遍都徒劳无功。今天这篇文章就教你青教赛获奖案例必看的6个地方,增加获奖的概率!

今天这篇文章就以第六届青教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梁思思老师的作品《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为例,给大家讲讲观看青教赛获奖作品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1.教学主题与结构
首先我们需要查看参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向评委展示本作品的教学结构与主题。也就是本次课是什么课,主要围绕什么样的主题来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结构是什么样的。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梁思思老师的教学主题与结构在课程的一开始就展示了出来:教学主题是城市设计的特征,教学的结构是围绕三种不同的城市设计导向——美学秩序导向、城市功能导向和公共政策导向——来展开。她首先通过介绍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城市设计的本质问题,然后逐一深入探讨每种导向的核心理念、历史背景和现代应用。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历史背景介绍和现代实践应用,使抽象的城市设计理论变得生动具体,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案例导入情况
在讲课的过程中,使用案例进行导入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做法了。但既然能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那么这些参赛教师的案例导入情况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在案例中,梁思思老师就在教学时使用了许多的案例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所讲的内容。比如通过介绍1666年伦敦大火后,著名建筑师雷恩设计的重建规划,来说明美学秩序导向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她详细分析了雷恩的规划如何通过广场和放射状街道创造出对称的城市空间,以及这种设计思想如何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理想城市的追求。

3.课堂板书情况
课堂板书在青教赛评分细则中也占据着一定的分值,我们可以观摩学习一下青教赛获奖教师的板书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她们是在什么时候进行板书,板书的内容又是什么,为什么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板书等等。梁思思老师就是在开始讲述课程内容时板书“城市设计”,点出本课的主题与中心。然后在讲到城市设计的三种导向时都进行了板书,点明课程的结构及每个阶段的要点,结构清晰明朗。

4.课堂互动效果
尽管是无生授课,但是也要尽可能地向评委展现最真实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需要去观察获奖教师是如何进行课堂交互的,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梁思思老师就是通过模拟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课堂回答关于“城市设计是什么”的问题来进行互动。

5.PPT设计
此处的PPT设计并不是指参赛教师的PPT是否精美,拥有导航栏等能增加观感的设计,而是能否与教师的讲述相互配合,深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共同打造高效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案例中,梁思思老师的PPT设计就是如此,没有太多的装饰与设计,以简洁为主,为教学服务。图文并茂地展示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便于她进行讲解,既让受众了解了不同设计导向的城市场景,又让受众在视觉上得到了清晰的指引,有效加深了对城市设计导向的理解和记忆。

6.教姿教态
参赛教师的教姿教态同样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的语言教态在评分细则中也占有固定的分值,要想拿到这10分,我们就需要观察获奖教师的具体教姿教态,观摩学习,增强自身的教学感染力。比如梁思思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非常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带微笑,为受众表现出了应有的亲和力,举手投足自然大方,在讲课的过程中多次运用肢体语言来强化讲解内容,整体语速不疾不徐,将授课的主要内容娓娓道来。

以上就是关于青教赛获奖作品6大必看要点的全部内容了,想了解更多有关青教赛获奖案例的内容欢迎在众师云的案例智库页面搜索“青教赛”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