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教师不想过教师节了?

31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教师节的初衷是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表达敬意与感激,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但是近年来,从互联网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师表示对这个节日心生厌倦,甚至产生了“害怕”过节的情绪。从其发言中,不难看出人们厌倦的不是教师节,是打着教师节名义开展的各种教师不得不参加的形式主义活动。


教师节的设立,本意是温暖人心,让老师们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但是,这一节日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场精心策划的“表演”。从各级领导的例行慰问,到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再到要求学生和家长参与的各类形式主义任务,教师节变成了一场“秀”,而非真正的心意交流。老师们不得不疲于应对各种仪式和表格,节日的温馨与敬意被繁文缛节所淹没。


每到教师节前夕,很多学校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各类庆祝活动。从文艺汇演到表彰大会,每一项活动都力求“高大上”,却往往忽略了老师们的真实需求和感受。老师们不仅要参与策划、排练,还要在节日当天全程“配合演出”,身心俱疲。这些活动虽然看似热闹,实则缺乏温度,占用了教师大多数的课余个人休息时间,教师节成了他们忙碌日程中的又一个“加班日”。


内容图片


图片内容来自网络


除了活动之外,老师们还需应对各种形式主义的材料准备。从个人事迹总结到教学成果展示,每一项都要求“图文并茂”“数据详实”。这些材料的准备,往往会耗费老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节成了老师们肩上的又一座“大山”。


除此之外,教师节的形式主义还悄然侵蚀着师生关系。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一些家长和学生会送老师鲜花、贺卡到购物卡、红包等各种形式的礼物。但是,这些看似“心意满满”的礼物,实则给老师们带来了不小的心理负担。一方面,老师们不愿因收受礼物而损害自己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尊严;另一方面,拒绝礼物又可能被视为“不近人情”,影响人际关系。这种两难境地,让不少老师感到无所适从。更有甚者,一些不正当的送礼行为,还滋生了腐败的温床,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内容图片


图片内容来自网络


如何才能让教师节回归其本真的意义?答案或许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摒弃形式主义,回归初心。


1. 简化庆祝活动

学校应该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举办简单而温馨的庆祝活动。比如,组织一次轻松的茶话会,让老师们有机会聚在一起分享教学经验和生活点滴;或者为每位老师准备一份小礼物,表达学校的关怀与感谢。这样的活动既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又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2. 尊重老师的专业价值

真正的尊重不应仅仅体现在节日的庆祝上,更应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更加关注老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晋升空间。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让老师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认可。


3. 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尊师重教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主题,更应该是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节真正成为老师们心中温暖的节日。


教师节的异化现象,是形式主义在教育领域泛滥的一个缩影。它提醒大家,任何节日的庆祝都应以人为本,注重实效,而不是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给当事人增加工作和心理负担。

发布于:2024年09月10日 14:51:5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