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的时候为什么提问?

11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教学比赛,都需要提问互动,提问不仅能促进思维碰撞,还能深化知识理解。那么,作为高校教师,为何要提问?

 

一、课堂提问的传统认知与反思

 

传统上,教师可能会将提问视为:

 

A. 检查学生是否知道正确答案:这种方式虽能即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效,但往往导致学生过度关注答案本身,而忽视了思考过程的重要性。

 

C. 检查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尽管看似确保了课堂纪律,实则可能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

 

然而,高校教学应超越这些表层的检查与监控,转而追求更深层次的教育目标。


内容图片

 

二、高校课堂提问的双重目的

 

在高校环境下,课堂提问的核心目的应聚焦于:

 

鼓励学生思考:这是激发学生探索欲、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键。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勇于质疑既有知识,从而深化对学科的理解。

 

评估学生是否理解并帮助未理解的学生:提问不仅是对学生个体的考量,更是对整个班级学习状况的即时反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精准识别哪些知识点尚需进一步讲解,同时鼓励已理解的学生通过讨论帮助尚存疑惑的同学,营造互助共进的学习氛围。

 

三、从“检查”到“引导”:提问策略的转变

 

设计优质问题:避免简单的是非题或回忆性问题,转而设计那些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讨论热情的问题。优质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层次性和情境性,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图片


鼓励多元回答: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他们展示思考过程,而非仅仅追求正确答案。教师应成为学生思考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非评判者。

 

强化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形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启迪智慧。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课堂表现,教师应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既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又能照顾到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反思自己的提问方式,努力构建一个鼓励学生思考、促进知识共享与创新的课堂环境。以上就是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布于:2024年09月04日 16:45:5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