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好教学成果的名称,离获奖也就不远了!

在申报教学成果奖时,一个好的选题固然能够提高获奖率,但正所谓“题好文一半”,一个优秀、准确的名称也同样重要。此外,评委在评审时也会根据成果的名称来判断我们的成果是否与名称一致,如果不一致,基本上也就与获奖无缘了。所以,给自己的教学成果项目取一个贴切、深刻、精确的名称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这篇文章就通过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案例,给大家讲讲教学成果的名称应该怎么起!
1. 准确反映内容
教学成果的名称要能准确、凝练地反映出本成果的主要内容和具体特征,让评委一眼就能明白这个项目主要讲的是什么。所以,我们在起名称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项目的研究目标、方法、过程和成果,熟悉到能够用一句话表达的程度,再来进行标题的润色,并展示出本成果的鲜明特色,向评委准确地传达本成果的核心价值。此外,如果在名称中提出了新的模式、名称和理念时,要确保它们的用法是准确而规范的,千万不要为了追求创新而自创词汇和概念。当然如果你所在的学校是这个领域的大拿,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的话,也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比如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案例“产教联动、研创双驱、育训融通:系统化培养医药健康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实践”,这个标题就把成果的具体内容凝练成了三个词“产教联动”“研创双驱”“育训融通”,以产教融合为基础,以研究创新为驱动,通过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方法,在培养医药健康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进行了创新的实践。
2. 包含关键词汇
除了要在名称中准确地反映成果内容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入关键词汇,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亮点,内涵清晰,让评委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项目所研究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并且这个关键词不能像平时写论文那样加入一些“初步分析”“探索”“浅析”之类空有研究没有实践的词汇。说到实践,因为教学成果从开始研究到完成,还要经过两年以上的实践才能称之为结果。所以往届的获奖案例名称中关于“实践”这一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

比如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案例“凸显双一流优势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育高质量传媒人才创新研究与实践”,这个标题中的关键词是“双一流”“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表明该项目依托或服务于双一流建设,强调了该项目与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结合。“产教融合”和“校企共育”则是直接指出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同步,共同培养更符合传媒行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3. 精炼字数表达
一般来说,教学成果奖名称的字数都不会超过35个汉字(含符号),所以在取名称时一定要精炼字数,用简短的字数精准地概括项目名称。但也不能太过于精简,取名只取一半,比如“教学新方法”“中职教学”“高职教学”等,而是要在后面加入“……研究与实践”“……创新与实践”“……改革与实践”“……探索与实践”等,让它更完备。比如“xxx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xxx高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等。

比如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案例“模式创立、标准研制、资源开发、师资培养——鲁班工坊的创新实践”,该项目的名称仅有29个字,用“模式创立”“标准研制”“资源开发”“师资培养”四个词语精炼而完整地概括了整个项目的核心内容,准确地传达了项目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为评审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也能在开始评审前对该成果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如果实在不会取名称,也可以直接套模板。不过套了模板的名称就比较中规中矩,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本教学成果的特色,也容易泯然众人。所以非必要尽量不要套模板,就算要套,也要慎重再慎重!
比如,在名称的开头可以用“基于……”“以……”“面向……”等词汇;在名称的中间则可以加入“复合型人才培养”“思政课教学体系”“新工科人才培养”等词汇;在名称的结尾则可以用“……建设与实践”“……改革与实践”“……研究与实践”等词汇。
以上就是关于教学成果奖如何起名称的全部内容了,想了解更多有关教学成果奖的内容,欢迎在众师云社区页面搜索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