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出现率很高的教学模式,备赛必看~

96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项目驱动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关键在于明确教学目标、促进小组协作、实施情境化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反思。在实践中,通过设计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项目任务,激发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混合式教学模式,虽然利用了网络教学平台的便利性,让学生以更灵活的方式学习,但它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能无法得到即时的解答,学生可能难以持续保持自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情感上的互动和交流等。

基于任务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优势。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教学模式构建和教学内容设计,能够让师生带着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同时,通过课堂和课后的评估,师生可以及时掌握教学效果,调整优化教学策略。


一、课前预学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教师需要收集并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案例、视频和PPT课件等,并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把这些资料分享给学生,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利用这些资源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包括了解教学目标、熟悉课程评价体系、学习教学资源、和完成学后测试题等。

学生通过教学平台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预习,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提出问题,进行在线讨论。

随后,教师在线答疑,并利用平台的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


二、课中突破


1.导入:上课之前教师先进行课前导入,创设与当前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情境,比如问题导入、时事热点导入、视频案例导入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构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目的。

2.知识讲解:教师给学生反馈课前预学情况,并选取学生错得比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由错题讲解过渡到本节课重点知识的讲解。

3.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之后,提出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向学生讲解项目完成要求以及注意事项。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践,探索完成任务的方法,在任务实施中,让学生学会相互分工、配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实践成果展示:原则上,有实践就应该有成果展示环节。学生完成项目之后,可以要求学生派小组代表或者组内成员轮流展示实践成果,师生对成果展示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对教学过程做一个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课后巩固


教师在课后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问题总结,通过图片或文档的形式上传到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发布相关的课后作业。

学生在接到任务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对于课堂上掌握不够扎实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的讨论区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互动。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线答疑,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可以将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纳入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以上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内容图片

发布于:2024年08月30日 17:05:3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