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教学模式,教学创新真的不难!
产出导向法(POA),由外语教育专家文秋芳在2015年提出,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
POA理论体系由三个核心组成部分构成: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其中,教学理念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为其他两个部分提供方向;教学假设是教学流程的理论基础,为教学实践提供支撑;教学流程则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的具体实施方式,教师在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着关键的中介作用。这一理论已被众多高校教师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和语言技能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充分利用产出导向法中的“场景驱动产出”和“输入促成产出”的促学机制,依托线上教学平台,以课前、课中、课后为时间轴,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按照POA理论分三个阶段,即从驱动、促成和评价展开,将输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应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能力,解决语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用分离”“效率底下”等问题。

一、课前驱动(线上)
阐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驱动”学习。教师设计与话题相关的任务场景,场景可以采用视频或其他形式呈现,提出具有认知挑战性的问题,布置初级产出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来思考并尝试产出,并让学生绘制知识思维导图,将已有的系统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联结。随后教师阐明教学单元总产出任务及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在学生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感受到挑战,在明确产出的意义和自身不足后,更加积极主动并有针对性地投入学习,激发学习热情和内生动力。
二、课堂教学(线上+线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检查并评价学生的初级产出,比如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展示和讲解,或者设计与预习内容相关的线上测试题让学生完成。
其实讲解学生预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由问题讲解自然过渡到本课重难点知识的讲解。
课堂活动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和促进知识内化的关键,因此,在课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通过提问和巡堂指导来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小组互评等来增强生生互动,比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绘制重难点知识的思维导图,并进行小组展示。这种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初步检验教学成果,也能够通过学生间的互动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后巩固(线上)
教师需要根据学习情况优化产出任务,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实践内容,给学生布置具有产出要求的探究性任务,随后及时评价学生的产出内容,并组织学生参与测评,同时让学生完善思维导图并上交,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最后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开展作业反馈、辅导交流。
以上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