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些课程参加教学比赛,拿奖妥妥的!
在观看往届教学能力比赛获奖作品时,我发现,这些获奖作品除了各自的创新与亮点外,能够获奖的原因其实还因为它们选择了“合适”的课程。这是什么意思呢?别担心,今天这篇文章就结合往届教学能力比赛国赛一等奖作品,给大家总结能够在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的课程特点!

1.具有专业特色
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更能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可以从学校的专业优势出发,选择本专业中能够体现专业特色,凸显本校教学实力的课程来参赛,在比赛中展现本校教学特色的同时,我们也能利用学校的资源更好地开展教学。
比如2023年教学能力比赛高职专业课程二组国赛一等奖作品《交流特高压站GIS试验与智能诊断》就来自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的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等专业被列为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省级骨干建设专业,以及省级高职优势特色专业。并拥有省级精品课程《配电线路技术》、《用电营业管理》等,具有电力行业特有工种及社会化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评价的能力,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实力雄厚。

2.适合进行展示
如果自己教授的专业并非本校的“王牌”专业,没有太多的专业优势怎么办?别担心,我们还可以选择本专业中适合在短时间内完成并进行展示的课程。因为时间有限,如果能够在这些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快速地展现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无疑是非常加分的。
比如2021年教学能力比赛高职专业课程一组国赛一等奖作品《科学化母猪生产》,该作品中的教案3“人工输精真猪实操”就通过让学生对母猪进行人工输精实操,生动、直观地展示了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不仅整体的操作时间短,也能很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给评委和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理实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课程即能够充分体现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课程,相较于传统的理论课程来说整体程序更完备,也能及时开展相应的教学评价与反馈,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体现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通过在教学中进行理论教学和实操练习,学生能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进一步深化所学内容,也能更好地理解与学习本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与技能。此外,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也符合上文中提到的“便于展示”特点,哪怕是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演示,我们也能够利用课程的特性展示课程中完整的技能操作,从而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2021年教学能力比赛高职专业课程一组国赛一等奖作品《基于视觉识别的装配机器人应用编程》,就是非常典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在教案四“机器人视觉系统编程与调试”中,教师就展示了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为开展本次课的实训环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在学生实训的过程中巡堂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操作。

4.具备时间积累
如果是公共基础课程组的参赛老师,在不能完全体现上述三个特点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考虑第四个特点:
具备一定的时间积累。也就是尽量选择那些开设时间长的课程而非新开设的课程,因为开设时间长(至少3学年)的课程也就意味着它们经历了多届学生的检验,教师对其中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也更加成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源与经验,对该课程的理解程度也熟稔,在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等资料的准备上也能有更充足、更出色的表现,便于我们在比赛中展示本课程的深厚底蕴。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样的课程更适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的全部内容了,想了解更多有关教学能力比赛的内容,欢迎搜索众师云社区页面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