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手段用不对,会成为教学比赛获奖的阻碍!
在教学能力竞赛中,恰当地融入信息化技术能够成为参赛作品的亮点,提升评委的印象分。但是,如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过于频繁或不当,可能会产生反效果,导致教学内容失去焦点。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追求技术的多样化,会在每个教学环节使用两种或更多的信息化手段,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学生感到眼花缭乱,缺乏实质的教学深度。
信息化技术手段以其直观性、生动性和互动性,为传统教学带来了创新和活力。但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如果这些技术手段被滥用,例如用视频取代教师的讲解,用动画替代学生的思考过程,可能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降低他们的思维深度,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技术时,应追求平衡,确保技术的使用能够真正辅助教学,而不是成为教学的主导。
以下是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的一些原则:
1、互补性原则
信息化教学手段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如板书、讲解等,在传授基础知识和构建知识体系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时,应该将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不可为了追求教学“信息化”特点而侧重使用信息技术。
例如,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同时,可以结合板书、实物展示等传统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针对性原则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核心用途是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因此,在选择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时,我们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据此判断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及使用哪种形式最为合适。信息技术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不是为教学形式服务。
例如,对于一些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的教学内容,可能更适合采用传统的讲授和讨论方式,通过逐渐深入的讲授过程帮助学生一步步理解知识的逻辑内涵;对于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或过程,信息化教学手段则可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可以通过动画或模拟实验来形象化展示,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对于需要大量实例支撑的知识点,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案例;对于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任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3、互动性原则
信息化教学手段要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可以利用互动平台开展在线讨论、答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创新性原则
在比赛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一大亮点是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例如,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加真实、有趣的学习环境。这些技术往往应用于课中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借助这些技术更熟练地应用课堂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本质上还是在为教学内容服务。
下面是一些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时机建议:
1. 新课导入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比如,通过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或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知识讲解时:对于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利用动态图表展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通过交互式软件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3. 知识巩固时:在学生对新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例如,通过在线测试、游戏化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总结时:在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知识图谱、总结表格等方式,等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手段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再次强调,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
5.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降低实验成本和风险。
以上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