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比赛结合这两个教学模式,获奖率UPUP!
对于现在“卷上加卷”的教学能力比赛来说,只用一种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显然是难以满足评委“挑剔”的眼光了,所以我们需要在选择好一种主要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再将另一种教学模式加入进来,形成主副结合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评委眼前一亮!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SPOC课程模式与翻转课堂模式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思路,希望能给各位老师带来启发~
关于SPOC和翻转课堂,想必各位老师应该也不陌生。SPOC注重的是定制化教学,通过设置特定的资格标准来确保课程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而翻转课堂作为新时代教学模式的佼佼者之一,各位老师或多或少应该也用过或者听说过,所以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将SPOC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相结合,不仅能高效利用课堂的时间,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参与度,还能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机会,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下面将以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来分享教学的具体步骤。
教师:
1.设置班级要求:根据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特点,设置选课条件(如要求学生已经完成电路原理、能源科学导论等基础课程,以确保她们对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有一定的了解),限制选课人数,确保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指导;
2.收集或开发教学资源:根据学生学情和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特点,准备相关的线上资源,比如讲解太阳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知识的课程视频和微课视频,以及相关的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等。有条件的教师也可以自己针对每个项目和任务来录制具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交互的微课视频,如“分析能源与‘双碳’目标”、“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等容;
3.发布学习任务:完成上述的工作后就可以向班级内的学生发布预习任务,比如自主观看教学视频、阅读相关材料等,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
1.自主学习:根据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和收集来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如观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视频,阅读关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资料等,并记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互动参与:在元教材平台上提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讨论,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课中
教师:
1.组织教学活动:结合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师生互动,共同构建教学环境,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比如利用模拟软件让学生模拟操作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和配置,或者通过元助教投屏某个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发电效率和成本);
2.运用多样化教学策略:设计互动游戏或者采用情境模拟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比如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分组管理某个虚拟的小型社区,并决定如何利用有限的预算投资于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项目,以达到一定的能源效率和减排目标);
3.设计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每个章节内容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比如小组讨论“垃圾焚烧发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学生小组汇报对“地热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的认识以及对“是否应该对新能源项目提供更多的财政补贴”进行辩论等。
学生:
1.积极参与课堂:通过模拟实验、小组分析讨论、参与互动游戏、进行小组汇报、辩论等课堂活动,深化对新能源发电技术知识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
2.互动合作:在参与课堂活动时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深入讨论,与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在锻炼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同时加深对课程知识的印象。
三、课后
教师:
1.布置作业:教师可以在元教材平台发布与课堂讨论核心问题和关键难点相关的作业,如分析特定类型的燃料电池性能、研究一个具体的新能源发电项目案例等。
2.线上互动与评分:通过元助教的评价功能,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课堂表现和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反馈,并根据事先设置好的评分标准和机制,对学生在教学全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全面的课程评估,安排学生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总评,完善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学生:
1.完成作业:通过完成教师发布的作业,将分散的知识点构建成完备且逻辑性强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2.自评与组间互评: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数据、课堂上的互动表现、收到的反馈以及完成的课后作业等方面的情况,来评价自己以及其她同学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自己与同学之间存在的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来改善,从而在深化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3.课后拓展实践:学生可以在课后多参与一些拓展实践活动,如实地参观光伏电站或风力发电站、在新能源企业或机构参与实际工作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定期与教师交流学习进展,让教师能够跟踪学生学习进展的同时,学生也能在实践经历中进一步增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的全部内容了,想了解更多有关元教材的内容欢迎搜索众师云社区页面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