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教学中多一点教育心理学的敏感……

15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还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解决学习困难,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一反应”理论,其认为个体的各种行为都是通过后天习得而来。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多次尝试并逐渐减少错误的过程,强化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当个体出现某种行为后,通过激励增加行为的频率称之为正强化,奖励、鼓励等都属于正强化。负强化是指当个体出现某种行为时,通过某种手段减少此行为的频次,包括批评、惩罚等方式,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创设某些教育情境,通过奖励和惩罚达到教育效果。


观察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另一重要观点。该理论强调榜样示范作用,同时重视认知过程对行为产生的作用以及个体的自我塑造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典型模范引领和激励学生,也可以选取身边的优秀榜样循循善诱教导学生。


内容图片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人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人在面对问题时,经过内心的积极组织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动机的推动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要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连接,在熟悉的情境中了解、掌握新知识。


情绪ABC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该理论认为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后果(C)并非由外界诱发性事件(A)引起,而是由个体自身对事件的认知和信念(B)引起。合理的信念产生正常情绪,不台理的信念产生消极情绪。情绪ABC理论强调通过改变不良认知和非理性信念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或影响,在思政教学中,老师可以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非理性观念,重构合理信念,克服不良情绪,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件、潜能和价值自我实现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所有行为由五个层次的需要引起,且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达到的需要水平不同,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因此,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在动机和个人成长,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自我实现的潜力。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个促进个体自我探索、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内容图片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当学生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更有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包括创造力、道德感和个人潜能的发挥。在教育实践中,这意味着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尊,并鼓励他们追求个人兴趣和激情。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是积极主动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他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营造一种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的环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育人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做扮演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以及支持他们的个性发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一个充满尊重和理解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更有可能实现自我潜能的发掘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发布于:2024年07月30日 15:11:3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