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建设新路径!

24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在教育创新的浪潮中,"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创新正开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篇章。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促进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结合,旨在塑造具备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新时代人才。本文将探讨这一创新路径的构建策略,揭示其如何影响教育模式和教学实践,引领我们共同思考如何在专业教学中自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实现教育的全面育人目标。


内容图片



(一)人员合作:依托创新团队实现分工协作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教育部自2019年6月份实施的,拟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建设,打造360个高水平、结构化国家级团队,其分工协作是团队的主要特征。团队共同体成员包括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通过实施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实现“共同建设、共享成果、共育人才、共同发展”。职业院校在推动团队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团队协作共同体机制,以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交流为抓手,与结构化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同行,落实“课程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1+1”模式,推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携手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标准,通过集体备课、协同教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


(二)学生主体: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浸润式教育


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高职院校教师讲授思政课或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均需要聚焦课堂打造“金课”,提高“抬头率”“点头率”,努力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通过建设实践育人基地、工匠精神体验馆、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让学生足不出教室开展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探索开展职教思政短视频大赛、“故事思政”大赛、情景剧大赛、学生讲思政课大赛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从听到讲,从被动学到主动教,实现自我教育。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有效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拓展教研和教学活动的空间,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VR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学生提供可操作、可交互的爱国主义教育全景体验。


内容图片


(三)校企协同:体现职业教育思政育人特色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特色亮点所在。一方面,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到行业龙头企业或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开展企业实践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产业政策、技术变革、企业文化,汲取鲜活案例融入课程教学,另一方面,校企双元育人,职业院校积极吸纳产业导师、企业兼职教师等参与思政课程、专业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共同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库,对接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明确思政育人的方式路径,按照完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素质、知识、能力要求。教师即思政,不管是学校专任教师还是企业兼职教师,都应该强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拥护党的教育方针,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强化对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师德师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最终达到“以德育德”的实效。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众师云社区。

发布于:2024年07月26日 15:00:3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