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教学能力比赛真不是信息化技术越多越好!

37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教学能力比赛中,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信息化技术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共识了。但信息化技术使用得太过频繁,用视频来代替教师的讲解,用动画来代替学生的练习,就会给人一种喧宾夺主的堆砌感。与之相反,如果我们仅采用PPT课件教学,课程的导入、讲解、互动等环节都比较传统,给人的感觉又太过平淡。所以,我们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时,必须把握好它的度,明确使用信息技术的以下4个原则:


内容图片

1.增加互动

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是为了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如元助教开展在线讨论、线上答题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课堂参与度。

内容图片


2.提供创新

 

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时,它应当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创新。例如,教师通过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打造出更真实、有趣的学习环境。

 

3、突破重难点

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要能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是否能通过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方式进行突破与化解,以及使用哪种形式最为合适。比如,对于教学内容中的一些抽象复杂的概念,教师就可以通过动画或模拟实验的方式来形象化展示,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内容图片


4.实现互补

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时,不能用它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中的板书与讲解,它只能作为教师教学中锦上添花的工具。信息化教学手段应当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信息化技术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而不是教学的一种形式。

 

在明确了使用信息化手段的4大原则后,在什么时机什么环节使用信息技术也很重要,这边建议在以下5个时机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效果会更佳:

 

1.导入

在新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以桥梁工程与施工技术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壮观的桥梁图片,播放桥梁建设过程的视频,或采用互动游戏让学生参与桥梁设计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深入学习桥梁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内容图片


2.讲解

教师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概念时,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容。

 

以化学分析技术课程为例,通过使用动态图表来展示化学反应的步骤和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或者利用交互式软件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体验化学反应的实际操作过程。学生不仅能够观察到化学反应的动态变化,还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分析的关键技术和原理,从而提升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3.巩固

教师在讲解新知,让学生对课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巩固和拓展。

 

以UI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在线测试,来检验学生对不同设计元素和用户交互原则的掌握情况,同时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她们及时纠正理解上的偏差。也可以通过模拟用户界面设计的游戏或挑战,让学生可以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设计流程、色彩搭配、布局平衡等知识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设计技能和创新思维。


内容图片


4.实验

对于一些有实验操作的课程,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中的虚拟实验室、仿真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

 

以药物质量检测技术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和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教学工具,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进行药物的检测实验,练习使用各种检测仪器和方法,掌握药物成分分析、纯度鉴定等关键技能。此外,这种虚拟实验操作不仅能够降低实验材料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潜在危害,还能有效规避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安全。

 

5.总结

在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思维导图、知识图谱、总结表格等教学信息化手段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与结构体系。

 

以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为例,教师就可以运用知识图谱、思维导图等视觉化的教学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些工具特别强调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比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等,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关键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此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内容图片


以上就是关于教学能力比赛信息化技术使用的4大原则的全部内容了,想了解更多有关元教材或者教学能力比赛的内容,欢迎搜索元教材页面或众师云社区页面查看!

发布于:2024年07月24日 16:53:5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