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课程思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工科课程思政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途径。为此,构建一套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该模式的深度构建策略。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课程思政新生态
新工科课程思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任务是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方向与目标。学院需成立由党委领导、各系部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参与的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共同制定课程思政建设规划,确保课程思政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要树立“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理念,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新生态。
二、深度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实现同频共振
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新工科教育中,应着力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系统化、体系化的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同时,要注重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探索OBE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新路径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设计。在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充分借鉴OBE理念,明确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即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上,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新路径,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在新工科课程思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中,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
五、完善评价机制,确保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评价是检验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的重要手段。在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建立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从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实施、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定期评估、反馈整改、持续改进等方式,确保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得到不断提升。同时,要注重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建设,我们能够实现“三全育人”,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厘清育人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建设的功效,绘制“课程思政元素”地图,明确思政元素的切入点,规划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让育人工程持续改进,不断发展。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众师云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