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理念、约束与治理的探索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产业学院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对于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岗课赛证”融通作为产业学院教育模式的核心,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产业学院教育模式的优化升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的主要问题
(一)理念之惑: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程度与产业发展不同步
作为校企合作结晶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有着不同主要目标的双主体,学校主体为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崇尚公益性,追求“岗课赛证”融通育人价值;而企业主体为产业发展谋求的是投入与产出利润率,更愿意投入大量人财物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追求经济价值。产业学院“双主体”这一理念差异,影响了“岗课赛证”融通程度,导致与产业发展不同步。
(二)约束不明:围绕“岗课赛证”融通机理的产业学院责权利统一性不够明晰
“岗课赛证”由四个主体组成,包括企业、学校、赛事主办方和发证方,其中产业学院“岗课”双主体融通程度决定了“赛证”融通的质量效果。同时,“岗课”双主体融通程度又与产业学院责权利的统一性紧密相关。然而,由于目前缺少地位立法、产教融合型企业税收立法、地方政府的财政配套立法等导致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的源头缺乏强制约束,出现多方融合的理想变成片面整合的局面。而且,由于“岗课赛证”中的“岗”“课”“赛”“证”每一环节“链”的融通质量,均会影响技术技能人才整体培养水平,因而对上述四个育人环节也应有责权利约束制度,才能确保融通节奏。
(三)治理之争: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对标建设不足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是基于育人价值共享和技能价值互补的治理原则,切实赋予了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岗课赛证”环节融通自主权,但目前“岗课赛证”融通的对标建设仍显不足:一是标准引领不足,导致产业学院的课程体系跟不上新业态新岗位的变化。课程体系是融通的核心架构,然而目前许多产业学院还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或者仅对少数课程内容进行修订,存在课程设置与企业新岗位能力要求之间、课程标准与新技术技能标准之间、教学实践项目标准与大赛项目标准之间融通性不高等问题。二是课程改革力度不足。校企双方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开发新型课程、更新教学内容,研发课程教学实训案例等方面还存在与产业技术不同步的问题;产业学院课程在引入企业技能标准的同时,不重视引入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标准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标准,未能全方位以能力本位构建“岗、证、赛、创、研”融通的课程模块。三是支撑体系不足。“岗课赛证”融通包含了两大类要素,即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要素,以及教师、经费、教学设备、场域、文化、管理等教学支持要素。产业学院企业合作方在生产任务安排紧张的情况下,难以抽出师傅、设备参与教学活动或即使参与教学活动也会出现“打折扣”的现象,造成实践教学支持要素的脱节。由此可见,只要其中任一要素不足,均会造成整个“岗课赛证”融通支撑体系不完善,进而影响其融通质量。

二、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的解决对策
(一)统一认识:实施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育人制度,可满足产业学院双主体的价值需求。同时,现代学徒制以有效执行1+X证书制度为切入点,“岗课赛证”结合产业转型升级找准融通方向,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共同打造“入学即学徒、课堂在车间、作业即产品”教学课堂,根据岗位需求,补充、迭代“课赛证”技术技能内容及其等级标准,并联合第三方社会评价组织,做好X证书中的技术技能评价与考核。
(二)明确约束:构建产业学院责权利制度,促进“岗课赛证”深入融通
从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学视角审视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需要完善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协同机制,确保责权利对等。“责”是四方在产业学院融通的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权”是四方在融通责职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利”是四方在承担了相应的融通职责后应取得的利益。其一,明确四方融通的工作责职分工与协同,赋予校企合作建设权利。政府制定政策做好引导校企“搭桥”工作,行业担负产业发展信息收集、分析和指导校企合作方向并向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校企跨界共建、共管、共享产业学院,并使其成为“岗课赛证”融通载体。其二,根据四方责职分工,建立针对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校企合作立法,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确保执法必严。政府主管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落实赋予学校和企业的相关权益。建立产业学院考核机制和行政问责制,追究不落实相关权益责任人的责任,最大限度地降低校企合作“岗课赛证”融通目标实现的难度。
(三)优化治理:“岗课赛证”融通对标建设,遵循教育价值和市场价值双重治理
其一,国家对产业学院“双主体”立法,行政部门制定建设标准、配套经费、税费优惠、督查验收等落实措施。地方政府联合产业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和职业院校成立产业学院党委领导下的董事会决策、校长负责、合作企业参加教学与管理组织架构,即“岗课赛证”融通治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与国家、上级管理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相适应的校企协同制度,落实绩效考核细则。其二,为配合“岗课赛证”融通治理委员会更好开展工作,还需要建立“同行专家参谋”机制,辅助产业学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治理先进性。“同行专家”主要指政府管理部门负责人、行业负责人、校企合作负责人、高级职称的校企骨干代表、外校高级职称的同行组成“参谋小组”,对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过程的教育科学性进行“号脉”分析,提出前瞻性建议并答疑解惑,对重大潜在性问题提出预警。其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岗课赛证”融通治理信息平台。该平台采用会员注册制,及时发布国家、省、市、产业园区产业技术研发动向,整理相关政策与合作文件,向“岗课赛证”融通治理委员会、“参谋小组”成员和产业学院教师及时推送,并设立信息互动区以便会员及时交流讨论最新产教融合信息。第四,秉持“融通与开放”双治理理念并形成制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尤其要与国际国内同类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互学互鉴,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不断提升“岗课赛证”融通治理水平。
以上就是本文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