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战略眼光的领军人才,也需要大量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新质生产工具的实践型人才。因此,高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深刻理解这一新时代的特点和需求,确保培养出既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又能够积极推动生产力革新的高素质人才。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把握未来行业人才需求,前瞻性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是高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的重要保障。
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监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度,以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匹配度;如何检验培养过程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以保障培养目标达成;如何优化课程体系,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持续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案例出发,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一.科学监测培养目标达成,提升人才培养匹配度
培养目标要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目标作为培养过程的“蓝图”,既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又是教学实施的终点。作为教学实施的终点,它应证明能够达成,从文字描述性的培养目标拆解成可测量的量化指标是监测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点。
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包含服务领域、能力素养达成、职业成就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职业成就可以继续拆解为更为细致的指标,包括毕业薪资与涨幅、职称达成、晋升比例与速度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毕业五年后的毕业生调研获得,通过多维细化指标把培养目标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便可有效测量其达成效果。
例如,下图所示的某工科类高校,通过2018届毕业五年后毕业生对培养目标各维度的评价发现,该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进入与专业相关行业的比例持续下降,同时反映职业成就的薪资涨幅、晋升比例相比本校工科类平均水平也偏低。另外,在能力和知识达成方面,毕业生反馈解决问题、创新等能力的达成度偏低,跨学科视野方面相对不足(见图2)。从综合指标来看,该专业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不能满足当前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发展变革的方向,将进一步推动形成以科技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因此,机械类相关专业需变革传统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跨学科知识、数字化素养、创新等能力的培养,进一步适应智能制造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二、就业培养联动,保障人才培养目标达成
培养目标的达成与培养过程紧密相关。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深入推动人才培养和就业有机联动,挖掘对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并持续改进,对促进培养目标达成有重要影响。
如上述案例学校通过建立常态化跟踪评价机制,积累了2018届毕业生毕业半年时以及毕业五年后的跟踪评价数据,利用同一批学生毕业五年的职业成就指标和毕业半年时对在校期间培养过程的评价指标,通过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的联动分析,精准识别了对培养目标达成的核心影响要素(见图3)。联动分析显示,课程建设中课程重要度、课程内容前沿性等对培养目标达成及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影响最大。教学开展中教师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互动与参与对培养目标达成影响程度较高。另外,专业相关实习经历、实验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或竞赛也对培养目标达成有重要影响。
三、优化课程建设,推动培养方案提质升级
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培养目标达成,优化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提质升级的关键环节。在上述案例中课程建设维度也是影响培养目标达成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背景下,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创新和适应性的措施,以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代需求相契合。上述案例学校根据学生反馈(见图4)在以下方面作为课程建设的发力点:
一是课程设置强调跨学科整合。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设计并开设跨学科课程。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引入科技与产业前沿。关注新兴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新的学术成果和行业前沿知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准备。三是注重实践与应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环节的比例,如实验、实训、实习等,增加动手实操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同时,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将实际问题和案例纳入课程内容,提升课程的实用性。
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社会迫切需要那些具备高技术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尖端技术及新型生产工具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校必须积极适应跨学科融合、多能力发展和知识整合的教育趋势,实现学科教育与产业发展、创新活动的深度融合。高校需要精心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它们能够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在这一修订过程中,课程建设尤为关键,高校需要确保课程内容紧跟产业的最新需求,并且与行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同时,高校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提供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行业的最新需求和挑战纳入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工作场景的机会,从而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养并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