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往届获奖项目经验总结,备赛必看!

74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其独特的创新实践性、团队协作与效益导向、策划能力与目标对标等特征,与其他竞赛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审视历届大赛,笔者发现一些共性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为大赛的准备工作指明方向,同时,各届大赛之间的细微差异也体现了各自的特色,这些特色在备赛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一、创新实践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一个融合了创新与实践的竞赛,两者缺一不可。创新性作为大赛评审的重要标准,并不要求参赛项目必须是重大发明或创造,而是鼓励项目与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组织模式创新、资源整合相结合,同时鼓励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创意与创新,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模式的创新。


实践是检验项目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唯一标准。项目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团队建设等创业要素能否在市场环境中有效运作,是项目脱颖而出的关键。一些参赛者可能认为,只有创业组的项目才需要关注营业收入和商业性要素,这些要素似乎与实践性紧密相关。其实不是的,即使是创意组的项目,也需要组建团队、深入了解项目现状和前景、设计商业模式,并预测效益等实践性活动。


内容图片


二、团队协作与效益导向


相比单打独斗,一个团结协作的创业团队更有利于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壮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度重视团队协作,通过评估团队成员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创新思维、价值观、分工合作以及能力互补,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股权配置和人员分工是否合理,评委和投资者会据此评估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盈利潜力。


效益性是大赛的重要评估指标,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大方面。


经济效益,也就是项目的商业性,是赛事项目的核心要素。商业性不仅指营业收入,还包括创业组和创意组的不同侧重点。以创业组为例,商业性主要体现在商业模式的完整性和可行性、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认可度、外部投资的获取等。在经营绩效方面,商业性关注项目运营时间、市场份额、营业收入、税收贡献、企业利润、持续盈利能力、客户情况、投入产出比等。在现金流和融资方面,商业性关注企业维持正常运营的现金流状况,以及融资需求和资金使用规划的合理性。


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教育效益和就业效益上。教育效益关注指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是否能够突出大赛的本质,充分展示项目对团队成员的正向影响和示范作用。就业效益则关注项目能否提供直接就业机会的数量和质量,以及项目间接带动就业的能力和规模。以创业组为例,就业效益性侧重于项目实际带动的就业人数,以及项目未来持续带动就业的潜力。


内容图片


三、策划能力与目标对标


策划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过程进行策划,通常需要提前两到三年开始,涵盖项目的产生、运营、管理和提升等各个阶段。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创业运营,项目才能经得起实验和路演的考验,取得更好的运营效果。另一方面,需要在比赛中加强策划和指导,包括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和完善、项目视频和PPT的设计制作、团队路演策划,甚至包括色彩、风格、排练、服装、展示方式等,都需要组织单位具备强大的策划能力。


目标对标是指项目团队需要明确一系列关键问题,比如产品或服务的目标用户是谁?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为什么你能做而别人不能?为什么你比别人做得更好?项目的创新点和商业性在哪里?是否有实际落地的计划?提供的数据和知识产权是否真实可靠?这些问题既是评审的标准,也是项目运营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发布于:2024年06月01日 17:30:4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