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理论对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启示

54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理论中表明,自我意识的分化是自我意识走向成熟的标志,它不仅反映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冲突。


一、自我意识分化与大学生自我冲突


自我意识的分化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区分出“主我”和“客我”,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张扬,但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冲突和矛盾。这些冲突和矛盾表现在多个方面,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自信与自卑的冲突等。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最为突出和集中的表现。大学生往往怀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遭遇种种困难和挫折。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得大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评价上产生了困惑和迷茫,进而引发了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矛盾冲突对课程思政建设有哪些启示呢?


内容图片


1.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针对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认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鼓励他们通过努力缩小这一差距。同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让他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2.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针对大学生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3. 激发积极进取精神


针对大学生积极进取与消极懈怠的冲突,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思政,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例如,设置具有挑战性的课程目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通过这些措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他们的毅力和韧性,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内容图片


4.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针对大学生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教师应当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如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和方法、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项目或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如何有效地沟通、如何解决人际冲突等技能,从而克服自我闭锁的倾向、增强社交能力。


5. 培养理性思维习惯


针对大学生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习惯。包括引导学生用客观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理性的方式分析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理性思维的习惯,让他们在面对复杂情境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明智的决策。


以上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发布于:2024年04月24日 16:55:5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