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自从课程思政被提出以来,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面向新时代新征程,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课程思政的理念被广泛运用到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许多声音,本文就课程思政谈谈几点思考。
【1】课程思政是什么?
课程思政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只不过宗旨是为了立德树人,是包括思政课程以外的所有非思政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一个体系。
课程思政本身就意味着教育结构的改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过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为什么要开展课程思政?
从大方面来说,思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总之,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建设得以完善。
因为思政教育面对的是未来为社会建设的人才,“青年强则国强”,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是一门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促进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与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强国民的政治素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3】课程思政包括哪些内容?
课程思政应包括政治素养培养、道德品行素养培养和心理健康素养培养三个方面。需要全面把握思政教育的内容,根据各个专业所设课程的特点把握思政教育的宽度和厚度。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制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还要贯彻实践观,把践行思政要素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系统进行思政教育。
【4】思政理念如何融合学科教育?
作为“人”,与外界的接触的是多元,所以思政教育也应是全方位的。由于每个专业设置的课程学科类别属性不同,所以课程思政内容也有所侧重。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融入要自然,一定要做到严谨贴切,不能模棱两可或以讹传讹,思政元素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恰当、适量。
具体而言,人文属性明显的学科重在突出价值引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自然科学属性明显的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艺术类课程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主动与德育相融合,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课程思政犹如下一盘棋,需要各方面各个部门协同,不能分的太清楚,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老师们的任务,调动所有力量为思政教育出力,渗透到每个育人环节,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