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经典模型——BOPPPS模型

60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都会“备课”,为了能厘清教学目标,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确保课堂教学可以更有效。今天讲给大家分享课程设计的经典模式——BOPPPS模型,为老师设计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思路。


BOPPPS模型主要用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的有效性,在应用BOPPPS教学模型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方法上准确把握该模型的内涵,因时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身及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模式。BOPPPS模型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内容图片


1、Bridge-in 引入/热身暖场

如何将学生“吸引”到课程中?

课程引入阶段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动机,并与之前的课程内容进行关联,为学生提供学习这堂课的理由、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故事、问题以及热门话题等各种方式进行导入。例如《导数与微分及其应用》课程,教师可以用北斗卫星能精准定位,但是在某些隧道不能精准定位,提出在隧道如何精准定位问题,以专业的情景过渡到导数的产生过程。


2、Objective or Outcome 学习目标或结果

课程结束时,学生能收获哪些知识、价值和技能

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简化课程计划的流程,专注于教学结果。明确学生在本节课能学到什么,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常可以通过板书、PPT等方式进行呈现。例如课程完成后,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并向学生说明学完这堂课将学会什么知识或技能,以及将怎么教会他们等。


内容图片


3、Pre-assessment 课前摸底

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

课前摸底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受训能力,了解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及先备知识,以便调整后续教学内容的深度及进度,让课程的目标更加聚焦。例如教师在课程教学之前,通过课前摸底提问、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架构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有哪些,并根据测试结果适当地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


4、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参与式学习

使用哪些工具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参与式学习是BOPPPS教学模型最核心的理念,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达成课程目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探索还能加强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个人报告、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内容图片


5、Post-assessment 课后测验

及时评估已经完成的学习内容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理解上有哪些偏差,需要进行课后测验,课后测验是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重要环节。例如教师可以再课程结束之后,通过评回答问题、测验、做习题、操作演示、汇报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反思诊改,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6、Summary 总结

将课程与未来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

最后,老师需要回顾整堂课的要点、重复关键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通过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理清知识脉络,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总结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通常可以让多个学生进行总结补充,然后教师再强调重点、难点。例如课程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总结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课程设计BOPPPS模型,想了解更多课程设计内容请参考众师云社区。

发布于:2023年12月07日 16:59: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