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课程开发的四大经典模型
课程开发模型是课程开发过程中是对现实或经验的概括化、抽象化、简约化的总结,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性,今天跟大家分享课程设计常用的四大经典模型。
ISD课程设计模式
ISD(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模型,即教学系统化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知识分析教学中问题和需求并从中找出最佳答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ISD就是由分析、设计、开发、执行(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构成的不断完善、循环运行的系统。
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课程开发。
ISD对高校教师教学的价值:
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并能够让教学资源、教学实施及学习效果的合理评价、对教学设计的评价与目标一一对应,而且有利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断培养自己的系统化思考能力。
ISD的应用注意事项:
目标越明确,ISD的后续步骤就越容易。基于行为的目标对教师来说比较容易明确定义,但不属于行为的那些目标,例如,学习中的情感变化、以及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的元认知目标,不太好明确的定义,教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来描述。
【设计实例】
下图是ISD模型在组织培训中应用的模型示例。

ADDIE课程设计模式
ADDIE模型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要学什么(学习目标的制定)、如何去学(学习策略的应用)、如何去判断学习者已达到学习效果(学习考评实施)。
应用范围:与 ISD 模型应用范围基本一致,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课程开发。
ADDIE课程设计模式有哪些优点:
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精确架构的内容,适当的工作量(教职员)和学习量(学生),整合的媒体,相关的学习活动以及与学习成果紧密联系的学习评价。它还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管理工具,可以是大量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达到一个高质量的标准。
ADDIE课程设计模式的缺点:
适合大型、复杂的项目;被称为“前端开发”,过多考虑内容的设计与开发,忽略了“交互”;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南以帮助人们做决策,如:如何选择不同的技术,选择什么评估策略。设计开发步骤过于复杂,导致:需要各中类型的开发人员,开发时间长(2年),设计管理复杂,超出成本;对于数字时代而言,ADDIE不够灵活。
ADDIE模型的流程与内容如下:

HPT课程设计模式
HPT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即绩效技术模型,它通过确定绩效差距、采取有效益和效率的干预措施,获得所希望的人员绩效。该模型强调对低成本、高效益和高效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
应用范围:在企业培训课程开发方面, HPT 模型的应用范围要广一些,它可以用于未达到个人绩效期望或组织绩效期望的任何情形,可开发的类型包括技能类、知识类、态度类培训课程。
HPT模型的操作步骤如下图:

CBET课程设计模式
CBET模型(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del),即能力本位教育培训模式,它是以某一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作为开发课程的标准,并以使培训对象获得这种能力作为培训的宗旨来实施培训的一种培训课程开发模型。 CEBT 模型的实质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培训体系。
应用范围:一些培训专家运用该模型来开发企业技能类培训课程。在实际工中,该模型仍然应用在企业技能类培训课程的开发中。
CBET模型基于岗位的课程开发和实施流程如下图所示:

CBET模型的指导思想和课程开发方法说明,不同的人才类型存在不同的培养规格和课程模式,所以,不存在离开人才特征的统一的教学标准。CBET模型应用于组织培训中需考虑如下三个要素:

以上就是课程开发的四大经典模型,更多课程设计模式请参考众师云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