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迷思

3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教育这件事,向来被捧得很高,仿佛是一剂能治百病的良药。人们谈起教育,总不免眉飞色舞,以为只要把孩子们往学堂里一塞,将来自然能成材。然而事实果真如此么?我看未必。

教育制度向来是极有意思的。先生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地念着教科书上的字句,学生们则一排排坐着,像填鸭似的被塞进各种公式、定理、年代、事件。考试一来,便将这些吞下去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吐在试卷上。考得好的,便是"优秀";考不好的,便成了"差生"。至于这些知识究竟有何用处,学生是否理解,向来少有人过问。

我曾见过一个小学生,背得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却不知"说"字在此处作"悦"解。问他为何要背这个,他睁着茫然的眼睛道:"考试要考。"这便是我们的教育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育的目的,向来被说成是"育人"。然而现在的教育,却把人变成了机器。孩子们从小学会了揣摩题意,学会了标准答案,唯独没有学会思考。他们的脑袋被塞满了别人的思想,却容不下自己的半点念头。这样的教育,不过是制造一批又一批的应声虫罢了。

更可笑的是所谓"素质教育"。音乐、美术、体育,样样都要考级、评分。孩子们学钢琴不是为了感受音乐之美,而是为了考级证书;画画不是为了表达自我,而是为了比赛获奖。连玩耍都有了"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姿势。素质教育到头来,不过是又多了一套枷锁。

教育者们常说要"因材施教",然而面对几十个学生,如何"因材"?不过是把所有人往同一个模子里按罢了。不合模子的,便被当作次品处理。那些思维活跃的,被训为"不守纪律";那些反应慢的,被斥为"愚钝"。教育成了流水线,产出整齐划一的产品。

至于那些被教育淘汰的"次品",他们的命运如何?无人关心。教育制度只管选拔,不管拯救。它像一张大网,捞起几条大鱼,便以为功成名就,却不知有多少小鱼死在网中。

教育的真谛本应是启发心智,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现在的教育,恰恰是在扼杀这些。孩子们学会了答题,却提不出问题;记住了结论,却不懂推理;能复述别人的观点,却不敢有自己的见解。

柏拉图说教育不是往桶里灌水,而是点燃火焰。可我们的教育,既不敢点火,也怕桶里有水。最后只剩下一堆干涸的木桶,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等待着被贴上标签。

教育的迷思,就在于人们以为只要有了教育,便自然会有智慧。殊不知,错误的教育,比没有教育更可怕。







发布于:2025年04月10日 08:43: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