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辅助到共生:AI如何成为教学的催化剂
1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1月2日,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教育、卫生和公共服务学院的朱莉·亨利发表文章,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的多种策略。她指出,AI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增强教学效果、简化教学任务以及提供学生个性化学习体验的机遇。然而,教育者需有意识地与AI互动,充分发挥其潜力,同时指导学生以道德且高效的方式使用这项技术。
肯特州立大学推出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工作者”(AI for Educators)在线工作坊课程,旨在帮助教师全面了解AI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影响,优化课堂实践,并解决隐私、安全、可访问性和包容性等关键问题。以下是该课程的核心策略总结:
1. 充分理解AI功能与局限
- AI擅长数据分析、自动化重复性任务和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但无法替代教师的同理心与创造力。
- 教师应将AI视为教学伙伴,而非威胁,通过协作实现更高效的教学。
2. 从简单工具入手逐步探索
- 评分自动化:使用工具如Gradescope辅助批改作业,节省时间用于更有意义的教学任务。
- 自适应学习:借助Khan Academy等平台自主调整学习难度,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 智能问答:利用AI聊天机器人解答常见问题,减轻教师负担。
3. 将AI融入课程设计
- 将AI技术纳入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伦理意识。例如:
- 使用Scratch或Teachable Machine创建AI模型,实践技术原理。
- 组织关于AI伦理的辩论,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技术的社会影响。
4. 提升行政效率,专注核心教学
- 利用AI简化重复性行政任务,如自动考勤跟踪或通过智能工具与家长高效沟通,让教师将精力集中在教学创新上。
5. 激发协作与创造力
- 通过Google Workspace等工具促进学生协作管理项目任务;
- 鼓励学生尝试AI艺术或写作工具,将技术与创造力结合,拓展学习边界。
6. 重视数据伦理与公平性
- 隐私保障:选择符合隐私法规的AI工具,确保学生数据安全。
- 算法偏见:警惕AI算法中的潜在偏见,倡导使用促进教育公平的工具。
- 伦理教育:向学生传授AI伦理知识,培养其批判性技术思维。
7. 持续优化与庆祝进步
- AI融入教学需要时间,需肯定阶段性成就,收集反馈并持续改进。
- 鼓励学生分享AI工具带来的优势,增强协作感与学习动力。
朱莉强调,AI的目标是增强而非取代传统教育方式。学校可从小规模探索开始,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并将伦理置于首位。通过合理利用AI,教师能够创造更具吸引力、个性化与高效的学习体验,满足现代学习者的需求。
本文链接:
发布于:2025年04月09日 15:14:4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