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进鹏部长:以教育强国战略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9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2024年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建设教育强国的全面动员令。10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正式印发。教育系统将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抓好贯彻落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篇章中勇担新使命、彰显大作为。

内容图片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怀进鹏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髓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重大命题,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图景,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一)全面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

大会强调,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政治属性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必须确保培养的人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人民属性关乎教育的基本立场和价值追求,必须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战略属性关乎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发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功能。这“三大属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本质特征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先进本质和独特优势。

(二)准确把握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具备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这些特质体现了教育强国的政治方向、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民生的能力以及全球话语权,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目标和衡量标准。

(三)全面构建教育强国的“八大体系”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全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基础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教师队伍体系和国际合作体系。这“八大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四梁八柱”,推动教育体系更加注重系统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四)正确处理教育强国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与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与全面发展、培养人才与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与激发活力、扎根中国与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这些关系的把握深化了我们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律的认识。

(五)坚定不移落实“五项重大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任务进行了系统性部署,包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全球教育中心。这些任务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点突破领域。

二、深刻认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

教育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教育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当前,我国正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摆在优先位置,以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全球竞争。

三、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系统要以系统观念和重点突破的成效观,推动教育强国战略图景转化为具体实践。

(一)夯实育人根本

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强化“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强化服务导向

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推动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用好改革动力

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教育公平,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

(四)抓好队伍建设

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稳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师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教育强国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布于:2025年04月08日 15:42:1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