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 + 翻转课堂,教学界的王炸组合

4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翻转课堂作为混合式教学的高级形态,从出现就备受瞩目。它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在班级授课的框架下,为实现个性化学习支持提供看广阔空间,宛如为掌握学习原理搭建了一座理想的实践舞台。


翻转课堂的突出优势在于,它能在班级授课的模式下,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往的翻转课堂,尽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性化教学,但仍存在部分学生难以得到充分关注的情况。而大语言模型的加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借助大语言模型强大的功能,我们有望实现对每一位学生学习需求的精准把握,让学习成效与学习态度之间呈现出理想的正比例关系。


为了探索大语言模型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实验。在《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中,有一个新增单元,由于没有现成的教学资源,包括在线教学视频、在线测试、见面课教学活动方案以及评价量规等,这给教学带来了挑战。但也正是这个契机,让我能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


在教学视频资源开发方面,我运用提示词微调技术,获得了微课讲稿,随后借助文生视频技术,使用数字人播报生成了教学视频草稿。在简单回顾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技术后,完成了微课视频的制作。在线测试题目的生成则是基于微课视频讲稿,通过微调提示词获得,之后手动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发布。


有了这些资源,学生们得以顺利开展在线自主学习。而见面课教学活动方案和评价量规,同样借助大模型的提示词微调得以解决。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借助人工智能生成了这些材料,但作为教师,我始终亲自审核,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


在见面课实施环节,教学按计划有序开展。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我利用 “LLM + 知识库” 开发了课程助教智能体。通过优化提示词,赋予智能体特定的人设和功能,实现了课程学习的智能答疑、作品创作辅助以及作品评价等功能。


教学实践结束后,我和学生们分享了整个过程。亲身体验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后,学生们对人工智能的感受各不相同,有的兴奋,有的感叹,也有的感到无奈。但无论如何,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我们不能对其视而不见。


这次实验给我带来了诸多启发:


其一,教师必须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这就如同战略物资,平时或许用不上,但关键时刻不可或缺。教师需要凭借扎实的知识,鉴别通过人工智能获取的教学资源质量,确保其符合教学要求。同样,学生也应不断学习知识,提升自身素养。


其二,教师要掌握与人工智能对话的语法规则。尽管人工智能越来越智能,但目前其工作原理仍像一个黑箱,这给我们驾驭它带来了挑战。我们需要探索出一套与人工智能高效互动的方式,让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其三,教师和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教师能够更好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学生的学习潜力一旦被激发,可能会超越教师的预期。未来,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培养出令自己骄傲的学生。


大语言模型和翻转课堂的结合只是一个开始,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创新的大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拥抱变革,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更多应用方式,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学习体验,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发布于:2025年03月28日 10:03:4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