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会教学设计?这篇让你搞懂教学设计6大环节!
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精心的设计。教学设计就像是建筑蓝图,指引着教学的方向,关乎教学效果的好坏。其核心在于以学定教,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一起来探讨下教学设计中的要点。
一、学情分析:精准把握学生学习基础
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占据关键地位,是 “以学为中心” 理念的直接体现。它的主要任务是剖析学生当下的学习基础,通过精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等,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在进行学情分析时,重点要围绕教学目标,细致地分析学生现有的基础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像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习惯这类相对稳定的因素,并非每次教学设计都要进行分析,避免重复工作,提高教学设计效率。
二、确定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关键与挑战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二者有着不同的判定标准。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内容即为教学重点,它是教学活动需要着重达成的核心部分。而教学难点则是学习材料本身较为复杂,同时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基础相对薄弱的知识点或技能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非完全等同。对于教学重点,教学设计要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效达成相应目标;对于教学难点,需要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融入多种辅助手段,例如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化繁为简的方式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对复杂内容进行分解,或者运用类比、比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三、规划与呈现教学目标:清晰指引教学方向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最终指向,需要进行清晰、明确的描述,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观察和检测。ABCD 表述法是常用的方法,它从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程度(Degree)四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详细阐述。此外,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还需对其进行合理分解,将整体目标划分为多个阶段性目标,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逐步推进中逐一达成,使教学过程更具层次感和可操作性。
四、选择教学策略:保障教学目标实现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它要求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挑选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达成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心理学的知识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部分内容考验着教学设计者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五、开展教学评价:全程监控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与教学活动并行的重要环节。它包含学情分析阶段的诊断性评价、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以及教学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过程性评价可以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发挥教学的诊断、反馈、调节和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终结性评价则对标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的达成度进行评定。虽然有人将诊断性评价归为过程性评价,这种划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六、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结合:灵活运用教学框架
教学模式为新手教师提供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但专家在教学设计时往往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模式。无论依据何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评价这五个关键环节都不可或缺。其中,教学模式主要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上得以体现,教师可以根据所选教学模式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
从精准的学情分析到明确的教学目标设定,再到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合适教学策略的选择、全程的教学评价以及与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每一步都不需要认真思考和精心策划。只有充分重视这些细节,遵循以学定教的逻辑,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方案,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教学的本质功能,让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成效,帮助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