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目标图谱,OBE教学真不难!

3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各大课程平台都在不断推陈出新,用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而在超星和智慧树这两个课程平台中,都引入了基于OBE理念的知识图谱应用板块,为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变革,这两个课程平台的知识图谱本质上都是围绕着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展开测量、评估和反馈的工具,在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的元助教平台也具有相同的作用,用以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今天这篇文章就一起来探讨下在建设目标图谱时的关键要点。


一、结合 OBE 课程大纲搭建目标图谱


在当前的教育审核评估以及专业认证工作里,OBE 课程大纲是课程运行的关键所在。虽然 OBE 课程大纲在格式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它必须清晰呈现多方面的关系,比如课程分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联、与评价方案的对应,单元教学目标和课程分目标的联系,以及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关系等。


超星和智慧树平台的目标图谱建设,主要是将课程分目标和相应的知识节点直接关联起来。而这些关联信息,其实在 OBE 课程大纲中都已经有了详细规划。我们在搭建目标图谱时,只需挑选出适合通过线上展示的部分进行构建即可。


二、深度贯彻 OBE 教育理念


OBE 教育理念是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它借助产出导向的工程化技术路线,将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的人才培养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在不同的人才培养阶段构建起 “目的 - 手段 - 评估 - 改进” 的质量保障闭环。


哪怕只是针对一门课程建设目标图谱,也需要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大框架出发进行系统规划。当人才培养方案里的核心课程都完成目标图谱建设后,把这些图谱整合起来,就能形成 “专业知识图谱”。正如之前关于知识图谱类型的讨论所说,专业知识图谱能为人才培养开拓更广阔的空间。所以,目标图谱的建设是为专业知识图谱打基础、做铺垫的重要环节。


三、目标分解的关键要点


目标图谱或 OBE 教学管理,在课程层面主要是建立知识点和课程分目标的关联,通过统计和计算知识点的相关属性来评估课程分目标的达成情况。


在建设目标图谱时,最好以学科知识图谱为基础。因为学科知识图谱的知识节点关联了很多能评估学习成效的属性,比如测试题、作业、考试等。在实际应用时,直接汇总统计与各分目标相关知识节点的评价属性,就能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考查。


另外,课程分目标通常涵盖知识、技能、素养(包括课程思政)等不同方面,而目标图谱在测量和评价知识、技能类目标上更具优势。这就意味着,目标图谱可能无法完全展现所有课程分目标的内涵。在目标分解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筛选。那些难以在图谱中搭建的目标,往往也是难以量化测算的目标,因为它们很难通过知识节点与课程分目标建立联系。在实际教学中,这类目标通常需要借助线下教学环节,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来评估达成情况。


四、目标图谱的多元应用


目标图谱在教学过程中,能满足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不同的需求。


对于学生而言,目标图谱的核心价值在于让他们及时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进度。由于课程考核依据目标进行,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还能为应对考核提供参考。


对教师来说,目标图谱主要用于统计、观测和分析课程分目标的达成度。借助平台的技术支持,教师既能掌握班级整体的学习情况,也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结束后,还能依据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结果,为下一轮教学做好规划。


对于管理人员而言,目标图谱是全面评估和掌握课程乃至整个专业建设情况的有力工具。通过它,管理人员能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服务,优化教学管理工作。


总体来说,目标图谱要基于学科知识图谱搭建,并且在使用时需要与学科知识图谱相互配合。与学科知识图谱相比,目标图谱主要在课程的宏观层面发挥作用,核心功能是教学评估。


所以,目标图谱作为教育领域的新兴工具,在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基于OBE课程大纲的搭建,到OBE理念的深度贯彻,再到目标分解和多元应用,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

发布于:2025年03月25日 14:38:0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