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数字化教学新生态的“新”亮点
一、全面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
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新生态是“双高计划”改革的关键任务,它重塑了职业教育的育人、课程与教学观念,带来多方面的革新。
其一,它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多样化课程和人机协同教学新方式;其二,成为推动产业和教育系统变革的新动力,通过数字化升级专业、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复合型数字工匠;其三,构建以数字安全为基础的新生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网络安全、内容安全、数据安全以及人工智能的算法和伦理安全。
二、形成“师—机—生”协同教学新关系
数字化转型重塑了职业教育中“师—机—生”的教学关系。
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设计者与引导者,教学团队、AI助教和平台也成为教师角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教师和智能体的协助下实现个性化学习,能够远程参与企业实践,成为生产线优化的参与者;AI助教智能体则作为“数字协作者”,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创建,既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为适应这一转变,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发“双师型”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培养教师对接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包括接口管理、虚实融合教学设计和数字伦理治理等关键能力。同时,教师可通过获取“数字教学能力微证书”、参加新技术应用和项目管理培训等方式提升个人数字素养,并致力于建设跨学科数字教学团队、产教虚拟教研室和分布式教研共同体,以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教学的挑战与机遇。
三、重塑虚实结合、产教互融教学新空间
通过打造“学校教室+虚拟课堂+企业车间”的教学空间,实现政—校—企—社深度协同,形成“以虚补实、以实增虚、校企互促”的闭环生态。
元宇宙技能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数字孪生环境中安全模拟高危操作,降低实体实训风险;企业生产数据中台则助力企业师傅指导学生,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数字化培养路径。
四、探索数字技术驱动的教学新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是“金课程”建设的核心。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教学新模式,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为理念,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以大模型及多元智能体为AI助教,整合数字资源与师资,为技能学习者提供灵活、个性化的教学体验。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推动了资源供给、学习范式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
在探索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与市域产教联合体等建设相结合,采用异地同步课堂、云端工坊等模式;二是根据教学类型选择合适模式,如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个性化、虚实融合沉浸式模式,实践教学采用多实验融合沉浸式、工学交替开放式、游戏化及元宇宙实习实训模式等;三是考虑学习者特点,开发微认证与能力模块,助力学习者快速掌握特定模块知识,获得微认证。
五、推动过程性数字画像教学新评价
“双高计划”建设推动评价全要素变革。
一是评价理念转变,从关注“学校办学结果”转向“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与结果”并重,建立学生成长数据库,全面收集学习行为、技能操作、德智体美劳等数据;同时建立教师成长数据库,将评价重点从“工作量产出”转向“对学生职业成长的贡献”,并将数字胜任力纳入教师专业标准与评价体系。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内部评价为主”转向“内外结合综合评价”,学生评价纳入企业导师实时反馈和AI智能诊断,教师评价则增加对其数字化教学设计能力与企业技术研发参与度的评估。三是评价内容深化,学生评价从三维评价转向综合能力画像,生成综合能力证书;教师评价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从多方面进行数字画像,建立“教学档案袋”。四是评价方式即时化,借助AI课堂教学智能评测系统,实时采集数据、自动评价并生成改进建议,实现“即评即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