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职业院校应当成为“学习者中心”!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支柱,可以说是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任。但部分职业院校受困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要想突破这一困境,各大职业院校就必须要进行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的教学机构转变为“学习者中心”。
着眼未来,职业教育应当面向学习者的需求、追求人的终身发展。2025年,笔者热切期待职业学校能够超前规划、逐步转型,将学校变成能够接纳多种学习主体、包容多种教学模式、创新多种组织形式、尊重多元评价标准的“学习者中心”。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学校转型的大势所趋。

向“学习者中心”转型,职业学校应该做些什么?
应对生源波动,做好转型准备。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曾多次出现生源数量的大幅度波动,每一次波动都会对职业教育发展形成较大冲击。当前我们正处于职教生源的高峰时期,公办学校生源充足,民办学校的学位供需倒挂。但从全国历年出生人口统计数据看,近两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幼儿园、中小学的生源危机即将到来,且很快就会传递到职业学校。届时,生源将严重不足,职教办学资源严重过剩,势必导致部分职业学校难以为继。所以,我们迫切需要走出对学历教育的单一依赖,提前规划非学历教育的培训项目,依托现有资源,积极开拓培训市场,换赛道、求生存,把学校办成满足多元求学者需求的“学习者中心”和“教育集散地”。

顺应科技发展,创新学习形式。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变革着人类的学习方式。有了人工智能的加持,人类将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革新学习的形式。教师讲授将不再是学生获取新知的主要来源,线下集中授课也不再是学习的唯一方式。学生借助人工智能自主学习、自我赋能将成为主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会得到充分激发,教师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的主导作用也将得到体现。不远的未来,人工智能将会成为职业教育的帮手,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擅长统管和驾驭人工智能工具为自己赋能。
以笔者供职的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不仅首开全国高职院校先河,推行“完全学分制”,还积极尝试“只考不教”的课程教学改革,为学习者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回应学生多元需求,倡导“增量”教育。当前,高职院校不仅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也通过职教高考等方式招收中职毕业生,尤其是面向社会开展“百万扩招”后,学生的求学需求变得现实而多元,给教育教学评价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针对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职业学校要不要以一刀切的“标准”对他们进行评价。许多专家学者建议,职业学校有必要改革传统评价方式,大力倡导“赋能”教育、“增量”教育,使职业学校从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心”变为集学习辅助、资源供给、教育评价于一体的“学习者中心”。在这样的职业学校里,不同类型学生的求学意愿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也能找到适宜的学习资源,而且学生之间还能在“能者为师”的原则下互帮互助、结对前行,尝试更加便捷、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学习形式。

2025年,笔者期待有更多职业学校蝶变为“学习者中心”。
以上就是关于职业院校如何成为“学习者中心”的全部探讨内容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有关职业院校的内容,欢迎在众师云社区页面搜索查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