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比赛中课程思政融入图的创新

14 阅读
0 点赞
0 推荐
来源:其他

在当今教育领域,课程思政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教学能力比赛中,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教学设计,成为衡量参赛者教学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将从课程思政融入图的核心要点出发,结合教学能力比赛的实际需求,探讨如何设计并呈现这一融入图,以实现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内容图片

一、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融入图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融合策略。这要求参赛者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仅要关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将其巧妙地融入各个教学环节。

例如,在技能训练环节中,可以嵌入职业道德案例,通过真实或虚构的职业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培养其职业操守和责任感。在案例分析环节,则可以强调社会责任,通过剖析社会热点事件或行业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显性+隐性”双路径设计

为了实现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课程思政融入图应采用“显性+隐性”双路径设计策略。

显性路径主要是指通过专题教学等直接方式,将思政元素明确呈现出来。例如,可以设计专门的思政课程模块,或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列出思政主题,通过讲授、讨论、演讲等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思政理念和价值观念。

隐性路径则更加注重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和引导。例如,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具有思政内涵的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熏陶。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布置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思政内容。

内容图片

三、呈现技巧:渗透式图示与标签标注

在课程思政融入图的呈现上,渗透式图示和标签标注是两种常用的技巧。

渗透式图示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形方式,展示出思政元素如何像水滴一样融入教学内容的大海之中。例如,可以使用水滴与大海的意象图,将思政点比作水滴,将教学内容比作大海,通过图示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出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关系。

标签标注则是在教学流程图中,用特定的标签或符号标注出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思政点。这种呈现方式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布情况和融入程度,有助于参赛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加精准地把握思政教育的时机和方式。

四、结合教学能力比赛要求进行优化

在教学能力比赛中,课程思政融入图的设计和呈现还需要充分考虑比赛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例如,有的比赛可能更注重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程度和创新性,这就要求参赛者在设计融入图时,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探索新的融入方式和呈现形式。同时,在呈现融入图时,也要注重图形的简洁明了和美观大方,以吸引评委的注意力并留下深刻印象。

课程思政融入图作为教学能力比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呈现对于展现参赛者的教学创新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策略、采用“显性+隐性”双路径设计、巧妙运用渗透式图示和标签标注等技巧,我们可以设计出既符合教学要求又富有创意的课程思政融入图,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发布于:2025年03月18日 09:40:1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