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比赛中的教学策略
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学能力比赛不仅是教师展示个人教学风采的舞台,更是探讨和推广先进教学理念与策略的重要平台。本文旨在从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与分类体系出发,结合教学能力比赛,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运用这些策略,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学质量。
一、教学策略的双向性:教与学的融合
教学策略,从广义上讲,既包含了教师“教”的规划,也涵盖了学生“学”的策略。这种双向性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主体性。在教学能力比赛中,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够巧妙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设计出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能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教学策略。
例如,生成性教学策略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在教学能力比赛中,参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或进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这种策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相比之下,替代性策略则更侧重于教师主导的系统化教学。虽然这种策略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如传授基础知识或解决复杂问题时,但过度依赖替代性策略可能会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能力比赛中,参赛教师需要权衡这两种策略的使用,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经典教学策略的分类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契合性
经典教学策略的分类多种多样,按心理学理论划分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以下两种策略在教学能力比赛中尤为常见,且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高度契合。
先行组织策略: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策略强调通过预备材料搭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知识。在教学能力比赛中,参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策略,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或预习任务,以激活学生的先验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这种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认知发展策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渐内化的。在教学能力比赛中,参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操作、游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亲身体验来构建和理解知识。这种策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还促进了他们的认知发展。

三、教学能力比赛中的教学策略应用实例
在教学能力比赛中,参赛教师往往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出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方案。以下是一些典型实例:
小组合作学习:参赛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策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项目式学习:参赛教师设计与学生生活或专业实践密切相关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完成项目。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做中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探究式学习:参赛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或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调查等方式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这种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与分类体系为教学能力比赛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变化的需求。
